logo

文字设计竞赛中探寻中文字的未来属性

记录: 06/23/2009

在文字发展的过程中,设计师作为先进的传播者理应成为推动文字发展的先锋力量。近几年,国内外一些重大设计竞赛都以“文字设计”为主题,反映出设计行业对现代生活传播环境中文字的运用与发展的关注。正如国内外最具代表性的字体设计竞赛“方正奖”中文字体设计竞赛与日本TDC字体指导俱乐部年度奖,其发展历程被看作是当代文字设计发展的缩影,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文字设计发展规律、方法及特点,从而有助于我们探索未来中文字的各种可能性。

 

“方正奖”中文字体设计竞赛分析

北大“方正奖”中文字体设计竞赛是由方正集团主办的汉字字体设计大赛,自2001年6月举办以来,至今成功举办了四届。该设计大赛的主旨是将古老的汉字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手法相结合,以促进中文字体的创新,丰富中文字体的种类。

 

设计方法

通过观察这四届比赛的获奖作品,我们可以得出创意中文字体设计作品在所有获奖作品中一直是主流,其设计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七类:

  • ▪  古为今用
  • ▪  汉字图形化、几何化
  • ▪  汉字的加减法
  • ▪  汉字手写体
  • ▪  汉字的空间变化
  • ▪  汉字不同材质的应用
  • ▪  强调概念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古为今用(将书法、中国传统水墨画、印章、篆刻等元素应用到汉字设计中), 其次汉字的图形化、几何化在获奖作品中也占了很大的比重,汉字的空间变化则通过改变汉字各部分透视关系或是利用光影效果达到多维立体的效果,如第四届方正奖的获奖作品“人之初”。

刘子超 人之出

 

通过改变汉字笔画之间的大小及虚实关系达到一种透视景深的效果。而汉字不同材质的应用以及强调设计概念的表现方法则相对出现得比较少。如第三届获奖作品“老人来信”从字的形态上模仿老人的书写习惯。

方正奖中文字体 老人来信

 

“拼音体”则借用汉字的拼音来取代汉字的笔画,在不影响汉字的识别性的前提下,让更多的外国人能见字发音,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热情。这些都是通过从概念入手来完成文字的设计。

方正奖中文字体 吕少丹

 

发展趋势

在“方正奖”第一、二届比赛的获奖作品中,90%以上为类装饰性的、不实用的“书法体”和“图化体”,正文排版类字体出现仅两例,反而被边缘化了,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字体设计本身应强调实用性,要能应用于大幅排版,以及标题等,功能性与可读性应占现代字体设计的主导作用。值得欣喜的是在后两届比赛的获奖作品中,正文排版字体的数量逐渐增多,如第三届方正奖正文字的一等奖“扁黑体”,第一次出现了同一字体有不同粗体,这体现了设计师、竞赛主办方理性的回归。

 

方正奖中文字体 扁黑一方正奖中文字体 扁黑二方正奖中文字体 扁黑三 

特别是第四届“方正奖”相比以往增加了两项内容:在中文字体设计类中增加了“书法中文字体设计“意在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融合到现代艺术中,并适合印刷、网站、电视、手机等使用,同时增加了以汉字为主题的海报设计。竞赛主办方的这一措施,不仅丰富了竞赛的内容,也明确指出了正文排版中文字体的发展方向(吸收古代书法的构字精髓,并将其应用到现代正文中文字体设计中,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小结

北大“方正奖”中文字体设计竞赛近两届比前两届已经有了飞跃,正文字相对前两届竞赛被放在更为重要的部分,同时竞赛的内容也更加多元化,这有利于中文字设的健康发展。但在现代生活环境中有关文字书写应用的方法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汉字现在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文化生态系统”,无论是汉字的使用者还是传播途径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多元化的文化、语言文字和图像在新媒体的支撑下构成了一个全新的文化生态圈。如何平衡汉字的“抽象美”和“图案化”的不同特质,并合理运用于我们的视觉环境和新的媒体与传播系统?这要求设计师在掌握扎实的汉字基本规律,洞察国际设计潮流的同时,还要了解有关文字应用与技术、不同媒介中文字应用的方法.

 

日本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年度奖(TDC)分析

日本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年度奖(TDC)成立于1987年12月17日,该竞赛的宗旨是探索字体设计在现代环境中的各种可能性。

 

设计内容及方法

通过与北大“方正奖”中文字体设计竞赛相比较,我们发现TDC字体设计竞赛参赛内容更加丰富,运用的设计方法更加多元化,不仅有单纯的字体设计、海报设计,还包括字体在多媒体影像、环境、产品上的应用以及对古文字、少数外来文字再设计。

 

发展趋势

TDC从1987年成立至今,其历年的获奖作品都体现出其实验性及前瞻性。其各个发展阶段标志性事件如下:

  • ▪  1992年 摄影技术的应用
  • ▪  1995-1996年 交互类设计的出现
  • ▪  2000年 文字书写方式探索,以及文字设计在环境中应用
  • ▪  2001年 出现点阵字、以及三维立体字
  • ▪  2002年 出现后现代风格为主的手写字体
  • ▪  2003-2006年 随着科技工艺的发展,出现多种技术表现手法相融合
  • ▪  2007年 设计的目的更加专业化、细化,同时出现实验类作品,鼓励新技术在字体表现上的应用

 

我们可以发现随着20世纪中后期,摄影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开始广泛的应用到平面设计领域,因此在1992年TDC获奖作品中首次出现摄影表现手法,到1995年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设计软件的开发应用,促进交互类设计作品出现,这些无不反映出TDC对新兴传播技术的关注。这种趋势到2000年后越发明显,例如2003年全场大奖——”A Flock of Words” ,该作品是文字设计在环境中应用的一次大胆尝试。

A Flock of Words 1

由英国著名的设计团体Why Not Associates 与艺术家Gordon Young合作,在300米的路面上刻写文字,展示了一首莎士比亚关于鸟主题的诗歌。整个路面采用了花岗岩,混凝土,玻璃,钢铁,黄铜和青铜等材料。该设计将传统的叙述和抒情诗歌文字内容与路面不同的现代材料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与几千年前的石刻文字相比,前者似乎实现了一个从原始的石刻纪事到运用现代科技表现环境与人文的轮回。

此外具有明显计算机技术风格的点阵字,以及由新西兰年轻设计师应用最新光影追踪技术制作的实验类作品出现在近年的获奖作品中,这些都反映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特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现代字体设计中。特别是来自德国新媒体设计师Andreas Muller主题为“For All Seasons”的交互类作品。

Andreas MullerAndreas Muller 2

通过字母聚合与分离的动态表现来描述植物从生到死的过程,从而表达四季更替的季节变化,强调设计的情感和体验。

而与之前强调功能注重新技术运用的新现代主义相并行的发展趋势,则是以美国设计师施德明以及法国设计团体M/M Paris为代表的后现代风格为主的设计作品。另外,在2007年TDC的获奖作品中有两件值得我们注意的作品:其中有一款基于屏幕专门为windows vista系统下应用的日文正文字体——Meiryo,它能很好地与其他的英文字母搭配使用,这说明了日本设计师对新媒介的关注,设计的目的变得更加细化。另外一款专门为儿童开发设计的英文字母。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字母的形态及颜色都充分考虑了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助于儿童愉快而迅速地掌握这些英文字母,这也是以人为中心设计思想的体现,即针对特殊受众进行设计,让设计更好的满足不同的受众。

 

小结

通过观察近几年日本TDC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当今字体设计的发展呈现出两种趋势:以情感体验为主的后现代主义和依然强调功能的新现代主义,(或者叫未来现代主义)。无论哪种选择,我们都需要对文字与人、传播环境的关系重新定义,尤其是在现代信息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兴交互技术的出现,以用户为中心设计思想的形成,使我们可以通过掌握更多有关文字识别,生成、制作等数字传播技术,设计出适用于现代社会传播环境的文字,去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中文字的未来属性

通过比较分析上述两个竞赛,我们了解了文字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及当今字体设计的发展趋势。但在数字媒体时代,文字运用的方式彻底改变的大环境下,文字设计的内涵已大大的延伸,成为一个更加复杂和综合的创造与选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特别是中国平面设计师及字体设计师,必须要面对的是中文字的传统艺术、生态环境等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新的传播系统里,中文字的属性除了形态外,在视觉上更重要的也许还包括它的立体方式(运用于环境的方式)、色彩(光的色彩)、运动的方式、声音的变化。中文字将更多地出现在各种商业展览、影像、网络和手机、LED户外广告中,如何使中文字在这些新的传播媒介中,更好地巩固和发展其识别性、传播性与表现性?

因此,未来中国设计师除了保持对技术发展的关注,吸收国外设计师先进的文字设计开发方法外,更应该研究中国文字的传统技法,正如方正书法中文字体设计所强调的一样从传统书法艺术中提炼出新的设计元素应用到现代中文字的设计中,使传统文化得以创新。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开发中文字的同时应强调人的因素,例如在设计开发基于屏幕的中文字时,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实验方法甚至是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建立科学严谨的中文字开发体系,以提高中文字的识别性。另外我们还应针对如老人、儿童等特殊受众开发字体,让设计的目的更加细化,更加人性化,并建立高度交互的设计模式,让受众参与到中文字的开发设计中。使技术更好的为人服务,在开发出优质的中文字同时缩短中文字的开发周期,建立合理的中文字开发商业模式,让企业,设计师,受众共同推动中文字的发展。

 

——基于日本TDC字体指导俱乐部年度奖与“方正奖”中文字体设计大赛的分析比较

陈星海ChenXinghai 季铁JiTie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  季铁/周旭,《文字设计与传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季铁/周旭,《字体设计》,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  李万福/杨海明,《图说文字起源》,重庆出版社,2001

▪  [英] Roger Fawcett-Tang /David Jury,《New Typographic Design》,Laurence King Publishing,2007

注:文章内所含图片部分来源于设计在线网站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