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汉字形态演变的基本规律

记录: 05/21/2014

关于汉字的起源及字体演变的研究颇丰,且结果不尽一致,我们作为应用者无需定论。但我们对于文字的演变与发展因为受到早期教育和一些普及读物的误导,很容易形成两个误区:其一是认为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其二是认为汉字的发展是沿着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样线形发展的。这两个误解我们可以根据河南大学郑慧生教授的研究整理得到一个相对清楚地认识:

▪  甲骨文绝对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根据常识我们都可以推断,我们已经发现的甲骨文有4672个,而且章法森严,是一个非常完善的文字系统,所以在它之前必定有一个漫长的古文字萌芽时期。考古学的大量发现表明,汉字起源于陶器上的刻画,而较为公认的文字是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里陶器上的几个文字,距今约六千年。之后又发现了大量的陶器文字,如江西吴城文字和青海柳湾文字等。很多书上把甲骨文作为中国最早的文字,这样一下子就削掉了汉字三千年的历史,给国际文化交流造成很大的误解。

▪  六千年的字体千变万化,不可穷尽,但大致可以看出这样一个源流系统。有一点大家要理解,汉字的流传地域广泛,而且使用的场合和功能各不相同,所以决定了汉字的发展不可能线形的发展,字体的演化是一个并行交替整体发展的过程。从甲骨文到现在,汉字就是朝着这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正统的官方文字,从金文、籀文……到秦隶、汉隶,它们字形结构复杂,体系更具完整,符合认读标准,是“繁化”的方向;另一方向是通俗的民间书体,从盟书、帛书……到行楷、宋字,它们笔划相对流畅,结构单纯,趋于简化。正统的官方文字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受到了通俗的民间书体的冲击,但发展后又成为民间书体的规范。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汉字的进步。

汉字形态演变的基本规律-1

 

文字萌芽时期

半坡博物馆展台上的陶片

汉字形态演变的基本规律-2

 

西安半坡的仰韶文化彩陶上的花纹

汉字形态演变的基本规律-3

 

甘肃省临洮县辛店遗址出土的陶片

汉字形态演变的基本规律-4

 

二里岗出土的殷周文化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汉字形态演变的基本规律-5

 

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片上的文字(它已经脱离了图案性质,有固定结构,且有一定通行能力)

汉字形态演变的基本规律-6

 

江西省清江县吴城遗址中的文辞。(数量大、种类多、而且联字成句)

汉字形态演变的基本规律-7

 

青海省乐都县的柳湾文字

汉字形态演变的基本规律-8

 

古文字时期

《甲骨文合集》:关于战争的卜辞和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汉字形态演变的基本规律-9

 

籀文:商周时代的繁体字

汉字形态演变的基本规律-10

 

山西侯马出土的春秋末期的“侯马盟书”

汉字形态演变的基本规律-11

 

汉字发展史上几个特殊的阶段

在汉字发展与运用的历史上有几个特殊的时期,这几个阶段的文字运用方法非常有特点。有明确的“装饰”或“设计”意识,应该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图形文字—古典美术字的萌芽

商末周初是我国历史上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这个阶段的青铜器以深沉的历史力量为内涵,以瑰异雄浑的造型,纹饰的外貌,体现了一种超乎世间的神的权威。由于青铜时代是在新石器时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保留了相当多的原始文字率真稚气的特征。

在商和周初的青铜铭文中,有不少表示氏族徽名、国名、地名、私名和祭名的图形文字。这类文字与新石器时期的甲骨文和当时的青铜器上应用性的金铭文在形体上差距甚大,起着突出氏族,强调自身的作用,郭沫若、唐兰等称这类文字为图形文字。我们可以根据以下两点推定,“图形文字”是汉字的本体美化意识的起源阶段。

以动物为主体的族徽文字

汉字发展史上几个特殊的阶段1

 

图形文字与甲骨文、铭文的比较

据考古学者研究,甲骨卜辞中的图形文字与青铜器铭文中的图形文字有很多“同名”现象,这种“同名”关系说明了甲骨文和青铜器上的应用铭文与青铜器上少量的图形文字是可以比较、对勘的,甚至可以推断,这三类文字曾在同一历史时期使用过,只是使用的目的、地位和环境有所不同。

甲骨文由于受到材质、行文规格和表现工艺的局限,无法与青铜器金文中的图形文字显赫的装饰作用比较,从以下附图中的文字对照,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者有结构上的一致性和审美上的差异性。

 

图形文字与甲骨文的比较

汉字发展史上几个特殊的阶段2

图形文字和应用铭文的不同还可以通过图形文字在青铜器上的位置的不同得到映证。

图形文字在青铜器上一般位于鼎、鬲等腹内近口沿处,盘的内底,兵器斧、铖、戈的“内上”,斗和勺的柄部,这种由隐弊部位向特定部位的转移,由多数文字和少数文字的突出对比都表明了人们对文字艺术表现力认识的加强。

 

图形文字与流形纹饰的一致性

图形文字的本体美化意识还可以通过文字与纹饰的共同性上表现出来。在青铜器时代,有不少典型的装饰纹样,如龙纹、兽面纹等具有较为统一的基本形。这些基本形常见于图形文字中。

我们从这组演化示意图中,可以看到复杂的龙纹先逐渐概括为立刀纹,又从立刀纹变为图形文字“”字结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人们已经能有意识地借用纹饰中的图案运用到文字中去,这种目的明确的活动表明了在文字运用过程中存在的设计意识。

另外,为了突出于其他文字形式,表现出虔诚的“敬文”心理,图形文字采取了不同的艺术手法,精心设计、刻意装饰,追求形体上的美观。我们甚至能从中找到由线产生面和由基本线组成的不同的骨胳,充分表现了图形文字中的原始构成意识。

商周图形文字是当时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经过提炼和概括,充满了原始古朴精神,神秘怪异的图腾,率真无拘的表现手法,这些来自远古氏族的有青铜质感的悠远的声音,曾一度在20世纪回响,成为现代艺术家追逐的目标。

 

鸟虫书-汉字的“巴洛克”时期

春秋战国,是汉字形态演变史上空前绝后的灿烂时期。王室衰微,诸侯竞雄,各地群雄热衷于以制造文字形态的特异来凸显自已的王者地位。客观上青铜向铁器的转化,也使得青铜器铭文由西周以来的“书史”性质阶段逐渐转入“文饰”性质阶段。对此,郭沫若先生曾做过精辟的论述:

图形文字上的装饰纹样

汉字发展史上几个特殊的阶段3

图形文字中线与面的结合

汉字发展史上几个特殊的阶段4

 

同一个字的不同结构变化

汉字发展史上几个特殊的阶段5

 

人首的各种象征表现

人首的各种象征表现

“东周而后,书史之性质变而为文饰,如钟礴之铭多韵语,以规整之款式镂刻于器表,其字体亦多作波磔而有意求之。……凡此均损审美意识之下所施之文饰也,其效用与花纹同。中国以文字为艺术品之习尚,当自此始。”

巨大的社会变革蕴育着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而相应的文字表现也是千姿百态,异体朋兴,形成了青铜时代文字装饰美化的巅峰。而鸟虫书是春秋战国金文美术字中的杰出代表。

鸟虫书广泛地流行于春秋战国,以楚文化时期为盛,根据其形象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形象的鸟虫书:文字形体多以装饰为鸟形为主的多种动物复合形象。

抽象的鸟虫书:文字结构中动物形象多以经过提炼的简略抽象的结构线来表现。

抽象的鸟虫书

汉字发展史上几个特殊的阶段7

 

奇字铭文:多见于兵器上的一种字形极简略的象征性的鸟虫书文字,并不为识读用,其目的重在装饰。

鸟虫书在春秋战国期间,各地的艺术风格差别较为明显,其大体风格面貌可以西秦、东齐、南楚为代表概而言之:以秦为代表的西北地区风格端庄效古,或峭劲挺拔;以齐为首的东方文字区域修美颀长;而在楚文化区域,鸟虫书则多修长瑰丽、极富浪漫主义。

鸟虫书在汉代得到延续,并把原来属于王公贵族的“巴洛克”字体广泛地运用于铜器、砖甓、玺印当中,但此时,鸟虫书的图案效果已基本取代文字意义,且装饰中大多不作具象摹拟而以屈曲盘绕、充实空间来表现。这种装饰作用的“纯化”,也使得鸟虫书由文字领域的鼎盛走向衰退。

北京故宫藏错金鸟虫书铭文的“之利”青铜残片

汉字发展史上几个特殊的阶段8

 

 

中山王铜壶铭文

汉字发展史上几个特殊的阶段9

 

王子午鼎

汉字发展史上几个特殊的阶段10

 

汉代鸟虫书

汉字发展史上几个特殊的阶段11

 

宋体字——“理性主义”的开始

宋代是一个重“理”的时代,宋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进入了寻求规律性的阶段,无论对哲学、政治、诗歌和艺术、自然事物,都追求“无常形”现象之后的“常理”。熟悉和掌握各种艺术规律,成为宋代艺术的一个特色。这种理学的兴起也造就了宋代在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全面发展,宋体字的出现,成为我国文字美化史上的转折点,是以传统书法为基础的古典汉字美学和以工艺技术为依托的新汉字美学分界线。宋体字的产生完成了汉字装饰美化发展过程中从古典书写形式到现代技术形式的嬗变,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

南宋抗金札文

汉字发展史上几个特殊的阶段12

 

宋体字的章法

汉字发展史上几个特殊的阶段13

 

宋体字的演变

汉字发展史上几个特殊的阶段14

 

实现了装饰和实用两种作用分野

宋体字是在书法的基础上经过装饰之后的艺术性文字,同时是适合于大量印刷的实用性文字。这种实用性适应了城市商品经济兴起的市民文化的需求,将文字美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密切地联系起来。

 

提供了有规律的文字美化方向

我国书法史上长期以来提倡书法的个性,这就使书法艺术局限在文人墨客的个人领域,不能步入系列化生产,大范围的传播。

在宋体字的创造过程中,下层知识分子和雕版工匠创造性地将文字分解为一些纯化的有共同特征的点画元素,运用基本的规律组织。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的美化经验。从此,以宋体字为基础的,有规律地运用书法艺术中的某些特点的创造活动大量地运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社会、经济活动中,同时也大大缩小了传统书法活动的历史舞台。

 

 

现代美术字

现代美术字的概念提出是20世纪30年代,“美术字”最早在中国出现就冠有“现代”的前缀,有明确的现代主义倾向。我国美术字的发展史上有三次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高潮。第一次是“五四”运动后,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

 

1930年代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人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有过一段十分辉煌的时期。期间文化新人迭出,名著佳作时现,现代美术字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民国一年的天津大公报

汉字发展史上几个特殊的阶段15

 

民国时期的北洋画报

汉字发展史上几个特殊的阶段16

 

期间,著书立说的代表人物有宋松石、傅德雍、徐一苍等。他们在编辑字范图例的同时,就美术字的概念、创作方法、要点都作了较清楚的阐述,摘要如下:

▪  “把文字自身加以美的装饰,使其容易引起看者的兴趣,因而容易达到应用此种文字的目的。”

▪  “一、字体要统一联络;二、字体要变化新奇;三、要易于认识,雅俗共赏。”

▪  “有节奏的组织,有系统的变化,不费思索即可辨认。”

▪  “美和实用是相得益彰的。美而不实用,徒供欣赏的不免流于奢侈;实用而不美,不足以引起有关系者的兴趣而减低其实用价值。”

这些锦句,出自20世纪30年代,不惟当时,即使在现在,也还是美术字设计方法的精神内核。

30~40年代的美术字作品

汉字发展史上几个特殊的阶段17

 

而在美术字设计表现上突出的则是中国近代第一代留学归国的大艺术家,代表人物如:鲁迅、陈之佛、丰子恺、闻一多、雷圭元等;还有一批国内的大师级人物:张光宇、钱君、杭稚英、华君武、张汀等。他们在文字应用的各个领域对美术字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及深厚的艺术功底,如书籍装帧、广告、报纸、商标设计、包装以及政治宣传上都运用了大量的美术字,风格丰富多彩,生动而极具鼓动性。他们创造了美术字史上的光辉篇章。

 

1950年代

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美术字高潮则主要体现在创作人员的普及性及运用的广泛性上。空前的建设热潮和一系列的政治运动,给广大美术爱好者提供了学习、锻炼的机会,各种美术字的学习速成班纷纷举办,美术字专业书籍供不应求。

例如:宋松石的《美术字讲话》从1950年初版到1953年,发行量达到20万册,仅1950年9月~11月,就再版4次,(即使在当今年代,这本书仍然是美术字的畅销书籍)。其他如田自秉、陈之初等教授的美术字书籍都一再重版。

这一阶段,关于美术字的理论及练习方法得到更细致地整理、归纳。

▪  从图案理论出发阐述美术字构成中点划、线条、形态及色彩的感情;

▪  系统地讲述美术字的点画造型特点、文字结构的空间比例和行列布局等;

▪  以辩证的关系分析文字结构中主笔与副笔,直与曲、大与小、繁与简变化和统一的关系;

▪  一致确定了应把文字形象、布局与字义情感的统一作为美术字的基本要求。

总的看来,50年代的美术字以“能够表现集体力量,能够酝酿整齐、严肃的空气,能够引起积极向上的情绪”为主要目标。

50~60年代的美术字演变

汉字发展史上几个特殊的阶段18

汉字发展史上几个特殊的阶段19

 

19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经过长期政治运动后,艺术界的活力重新得焕发,反映到美术字的变化则表现为形态的多样化,大家开始可以用较为自我和轻松的形态进行文字创作.不少专家在这一领域作了一些深度上的探索和应用范围的扩展,但主流的作品及相关理论依然是50年代甚至30年代基础上的延伸,方法上并没有对飞速发展的科技领域及多元化的社会科学变化作出反应,作品的形式和方法和五六十年代的作品没有突出变化,美术字的理论始终被禁锢在以“图案”为经纬的工艺美术理论中,从而与世界美术发展形成较大的落差由于设计理论的停滞,美术字的发展在80年代短期繁荣后,很容易就跌入了90年代“电脑特效字”横行的误区。

《装饰美术字》 孙有庭

汉字发展史上几个特殊的阶段2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