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介入精准扶贫案例展”巡展·重庆站

2019年10月31日至11月25日,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传播交流资助项目“设计介入精准扶贫案例展”巡展首站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图片8

1“设计介入精准扶贫”案例展

展览分为“序曲”、“互·联”、“人·本”、“物·道”、“家·缘”五个板块,从当代设计的视角,讲述中国设计扶贫的故事。序曲板块,从宏观和微观两大系统探究贫困问题知识源流,窥见一系列涉及贫困问题研究的学术源流和政策贡献,重现重庆中益乡扶贫现场,理解精准扶贫工作是如何通过一系列链状的社会行为紧密连接去实现的;互·联板块,强调数字服务设计系统驱动协作式创新的案例;人·本板块,秉承“让教育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有力的工具”的理念,精选国家艺术基金手工艺人才培养项目和社会组织的美育课程案例;物·道板块,聚焦非遗扶贫,寻找地方文化多样性的智慧,以设计赋能传统产业;家·缘板块,践行整合设计,修复人与自然直接对话的场域,重拾营造,重视自然与社会、文化资源的关系及运行法则,最终将其运用在人类社群的生活设计中。图片9 图片10 图片11

湖南大学“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项目作为“设计介入精准扶贫”的典型代表,入选“物·道”板块,聚焦非遗扶贫,寻找地方文化多样性的智慧,以设计赋能传统产业。展位以“新生——红色织机”为视觉中心,以“侗”文化为文化焦点,通过纤维与光线艺术的交织,分享在“山野之风”中与村民共创的喜悦,挖掘当代生活设计的源泉和动力。

2“设计扶贫与社会创新”学术论坛

10月31日,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贵宾厅开展了以“设计扶贫与社会创新”为主题的学术论坛,配合此次巡展活动。

 此次论坛邀请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湖南大学设计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云南艺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东华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以及腾讯、创基金等相关研究者,就共同面对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讨论社会变革带给设计的挑战、设计与社会创新主体变革、跨学科领域的乡村设计创新模式、艺术乡建的反思、城乡新连接、设计在地化的效果评估、乡村美育与自然美学课程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教授和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院长谢亚平教授担任论坛学术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孙建君教授带来了关于传统工艺振兴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演讲;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季铁教授围绕“国际视野下美好乡村建设”主题分享了“新通道”项目;腾讯公司产业政策部主任陈圆圆女士讲述了“为村”的故事,以设计“扶智”激发村庄内生动力;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丛志强副教授带来了“融合设计激发村民内生动力”的演讲;中央美术学院周子书老师以“社会设计与脱贫研究”为主题带来了演讲;四川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黄红春副教授围绕“跨域设计”主题带来了关于“农业生态复育与乡村产业振兴”的演讲。图片12 图片13 图片14

精准扶贫是一项高度复杂且需创造性的工作,设计正在通过“不断介入”,在政策、社群、机构和资本多方关系中,起到“协调人”的作用。

乡村振兴,不是要回到“乡愁”记忆中的乡村,而是要面向新的文化和技术条件,重新构建城乡互动的生产、生活、生态。10年来,新通道项目坚持“创造劳动就业机会、创新文化传播形式、创新与优化产业结构、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方式”的社会创新目标,凝聚地方文化资源,为传统、产业、幸福感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