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酉哥行

2013“社会创新新通道——酉歌行” 设计工作营项目成果展示

2013年8月初至10月,由湖南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米兰理工大学、美克美家等单位联合开展的跨学科联合的设计与社会创新活动:“新通道——‘酉歌行’设计与社会创新工作营”在山川秀丽、景色优美的重庆市酉阳县开营。来自三校两地的30多名师生及美克美家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以重庆市酉阳铜鼓乡哨尉村为工作营营地,以酉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摆手舞、阳戏及原生态民歌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化的影像记录与网络平台建设、可视化与交互设计、互动参与式的社区活动等方法,探索基于网络的、可持续、开放的文化生态保护与发展模式,为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播、创新及产业化提供智慧支持。1234

“酉歌行”项目立足于当地实际,将“可持续”设计理念与当下的社会实践相结合,用设计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方法,为我国设计与社会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编辑:朱碧玉)

一路酉歌

山歌溯源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土家族人常被眼前的自然景致或社会现象所感染所触动。在生产劳动中、在闲暇娱乐之余,即兴而歌,随口而唱,常用直白、俚俗的歌声来传情达意。

正因为土家族生活在这一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之中,其历史发展与生产方式、宗教信仰、民风民俗、艺术传统、语言等必然反映到土家山歌之中,不同的生产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歌曲,由此形成独特的题材特色。

重庆市乌江流域的土家山歌是一种富有鲜明风格特点的民族音乐,其旋律、节奏、调式、歌唱、歌词、衬词等是由地理环境、社会生产、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因素所决定,所体现的粗犷豪放、低沉婉转、欢快跳跃、风趣诙谐、抒情优美等是土家山歌独特的音乐风格。

 

山歌的内容与形式

重庆乌江流域土家山歌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内容十分宽泛,几乎覆盖了当地生产、生活的所有内容,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彰显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民族色彩。

一是生产劳作有关的民歌,劳动歌是伴随土家人从事繁重的集体劳动时所喊唱的一种民歌,曲调高亢悠扬激情奔放,多种多样的劳动内容和形式,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劳动歌曲。如船工号子,它是重庆少数民族民众坚强和乐观精神的形象体现。音调或铿锵,或高昂,节奏或紧凑,或平稳;歌词内容直白表现生活,语言直白。不含蓄隐晦,因为艰苦的集体劳动需要人们齐心协力,推动前进。

二是与生活爱情有关的民歌。山歌是土家族、苗族、蒙古族等民族价值构建的载体和表意方式在重庆少数民族的山歌中,情歌是最主要的内容。

三是与乡土民俗相关的民歌。在重庆少数民族保留下来的习俗性的歌曲主要有梯玛神歌 哭嫁歌、摆手歌、孝歌。如土家姑娘在结婚前都要哭嫁,长则几月半月,短则三五天,出嫁前夜哭的最为隆重。

具体内容表现为:

(1)劳动歌——反映渔猎、采集、农业等劳动生活内容,是最早产生的山歌样式之一,主要由劳动号子和砍柴歌,在重庆乌江土家流域土家族山寨,尤其以乌江船工号子名气最大。

(2)梯玛歌——以神灵为歌唱对象的一种山歌。其想象丰富,格调神奇,由土家族语言时代相传演唱,或以汉字记音方式世代传承,充满神秘性,通常在集体祭祀活动的摆手活动中演唱。梯玛神歌的内容也较为丰富多彩,演唱内容随梯玛主持的巫祀活动的性质而定。如祭亡人时就唱“送亡人歌”;赶鬼驱邪就唱“解邪歌”;求子、消灾、招魂时唱“还愿歌”。

(3)时政歌——反映阶级社会激化与矛盾,体现人民苦难的一种山歌。土家族时政歌产生较晚,是土家人民有感于切身的政治状况而创作的。

(4)情歌——真实反映土家族人民爱情生活,全面展示青年男女在整个恋爱生活中丰富情感世界的一种山歌。土家山歌充满激情,爱意缠绵,青年男女,人人喜爱。

(5)习俗仪式歌——反映土家族居民有关习俗礼仪的一种山歌。重庆乌江流域土家族居民的习俗礼仪非常丰富,各种习俗层出不穷,色彩独特。①草锣鼓歌。草锣鼓歌是一种与求神灵保佑劳动仪式习俗紧密结合的色彩独特的土家长篇劳动歌。它是由最初的驱兽、娱神为目的,演变至今,主要体现鼓舞生产、传播劳动知识、调节劳动心情的娱人作用。②丧歌,有叫孝歌。土家族认为老人去世是“顺头路”、“白喜事”可喜可贺,故习俗仪式十分独特。③哭嫁歌。据研究,哭嫁歌应兴盛于“改土归流”之后。其内容主要是抒发留恋亲情、感伤别离,对封建制度的怨愤之情,对封建买卖婚姻的控诉之情。土家族男女结婚前, 女方必须哭嫁,由此便产生了“哭嫁歌”。哭嫁歌在表现内容上程序性很强,由哭开声、哭爹娘、哭哥嫂、哭姊妹、哭亲友、骂媒人、哭席、哭开脸、哭祖宗、哭穿衣、哭上轿等环节组成。④上梁歌。上梁歌是土家人修建房子时所唱的歌。⑤狩猎歌。土家人以前打猎时,都要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以求神保佑打猎安全和猎物丰盛。

按形式分类:

(1)自娱型山歌。自娱型山歌类似自言自语,不一定要有听众,目的是消遣自娱。

(2)调笑型山歌。调笑型山歌大多是对异性的调侃、调情、挑逗,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大都表现土家男女青年对爱情的真诚和执着的追求,歌词含蓄,情真意切,一般是男子占主动地位。

(3)调剂型山歌。调剂型山歌是土家人在劳动过程中感觉疲劳、情绪低落的情况下所唱,目的是调剂劳逸、振作精神,调动和激发劳动积极性,或在郁闷寂寞时为放松紧张情绪所唱。

(4)对唱型山歌。对唱型山歌又叫问答歌、盘歌,以“对”为主,一问一答,讲究“说得赢问得输”,这类山歌的突出特征是融谜语入歌中,故土家人有“盘根生”之说,即刨根问底的意思。

       幻灯片6

 

楠木薅草号子

楠木乡位于酉阳县城西南角,楠木薅草号子,是土家山民们在薅草时唱的歌谣。它以二人敲锣鼓给薅草人提劲,以此提高薅草效率,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歌种,流传1000多年。

薅草号子

 

黑水栽秧锣鼓

栽秧锣鼓它唱于栽秧季节,由两位歌师一人持锣,一人持鼓。唱腔停歇用锣鼓填充过门。栽秧的人刚下田时,歌师在田埂上打唱,等栽秧人到田中间后,歌师便随着人群进入田中,面对栽秧人打唱,调式为徵调式,歌词大部分选自古书、古戏。主要是消除栽秧人的疲劳和杂念,让栽秧人集中精力,提高栽秧的工效。

幻灯片1 幻灯片3 幻灯片7

木叶情歌

     木叶情歌是一种用木叶吹奏出来的音乐,是一首情歌,表现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真诚和勇敢追求的精神。在土家族集中聚居地武陵山腹地,竹笛、木叶、咚咚喹,信手拈来都是土家青年弄乐的道具。

muye

酉阳桃花源

1500多年前,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笔下所写的《桃花源记》,让无数后人寻觅桃花源,也让不少地方冠上桃花源之名,直到酉阳的大酉洞被发现,并被考证为“桃花源”的原型,人们追寻自由快乐生活的梦境成真。2

大酉洞,在酉阳县城西北三里许,自古“蛮不出洞、汉不入境”,这九溪十八洞的土家山寨,由于交通闭塞,长期与外界隔绝,过着没有动乱、没有苛政的“世外桃源”的生活。早在《酉阳直隶州总志》中便记载:“核其形,与渊明所记桃花源者,毫厘不爽。”1978年后,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一批批学者、专家和旅游者们亲临大酉洞考察,从地理、路线、景物、历史、距离、环境等六个方面论证,确认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写作的原型。

P1000060B

“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酉阳”,如今,桃花源已经成为酉阳的一张名片,为保护好、开发好这块风水宝地,酉阳县决定把桃花源打造成集退化天坑古桃源、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伏羲洞岩溶地质奇观、土家摆手广场、酉州古城五大部分组成的复合型景区。

  e5svzfz1ia92dxx

SONY DSC

 

飞来峰

63

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城的“酉阳民族师范校”旁边的巷子里,在长入云天的大树的婆娑枝叶中,一座奇特秀丽,极具独特民族风格的土司别墅若隐若现,高耸的亭台楼阁、人工修建的假山沼池、精致的廊桥、鹅卵石铺成的步道、还有参天的古树,呈现在眼前的完美建筑物,如同一幅秀丽的风景画,历经数百年沧桑岁月,风貌依旧。这就是该酉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酉阳飞来峰。飞来峰,明弘治年间酉阳宣抚冉舜臣土司修建,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该县最古老、保留最完整的古迹之一。

2009年被纳入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土家族古代园林式标志性建筑物,被人们称为建筑史上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