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18 年十二月

美克美家•yvvy2018工匠艺术创意集市在杭州嘉里中心成功开幕

“新通道”项目作为美克美家CSR项目中的一部分,非常荣幸的参与到yvvy2018工匠艺术创意集市。“艺起潮酷”——分享也是潮酷,在展览期间很多感兴趣的朋友对传统的文化、技艺进行提问,在场的各位艺匠们也很愉快的分享。

11月8日 , yvvy将工匠艺术创意集市搬到嘉里中心 ,在一座交织着传统与未来之美的概念“蒙古包”中进行。91_XW

与众不同的潮酷市集。

在现如今碎片化、快节奏的时代,对工匠精神的坚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酷,yvvy邀请了各具特色的工匠艺人,为大家展现这种不一样的潮酷!

90后竹编匠人

92_XW

93_XW

90后竹编匠人郭毅民,竹编作品花样繁多,融艺术观赏性与生活实用性于一身。

东巴文化传承者

94_XW

95_XW

东巴文化传承者杨红明,东巴书法作品展现厚重而鲜活的民族文化。

90后植物染手工艺匠人

96_XW 97_XW 90后植物染手工艺匠人翛然,将传统技艺植物染加以设计创新,让植物染进入人们的生活中。

赤羽手作

 

98_XW

99_XW 赤羽手作,银饰和皮具技艺可自由定制个性飞扬,更加贴近潮酷生活。

一幅10m的画卷

 

100_XW 101_XW

插画师、设计师何小婷,10m画卷,用签字笔一笔一划将中国元素展现给大家,引来不少顾客驻足围观。

在现场还可以跟着这些匠人们,亲自体验手工DIY,感受传统与现代元素的碰撞。102_XW 

接触君现场学习书写东巴文

来自美克美家CSR“新通道项目的侗锦产品也琳琅满目,围巾、领带、包袋、剪纸……

为此次创意集市活动增添了生活气息。

 103_XW104_XW

蒙古族人的象征表演艺术呼麦起源于西非塞内加尔的ASALATO(节奏沙球),

魔音手碟、水管打击乐,不同的音乐艺术表演碰撞,摩擦出不同的火花,点燃全场。

105_XW

呼麦传人阿达现场表演

106_XW

潮酷的水管打击乐表演

此次yvvy更是与网红书店西西弗合作,推出了一份“潮酷书单”,大家可以在富有个性的场景中,一边欣赏潮酷的工匠艺术作品,一边阅读潮酷的书籍,将潮酷的态度进行到底。

107_XW 108_XW现场顾客挑选自己的潮酷书单

(来源:公众号 杭州全接触 119日)

(编辑:张丽珠)

Reward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Views

 

锦上添花,满载而归!

2018年10月29日10:00, “时尚北京暨第四届国际生活博览会——民族文创特展”颁奖典礼在北京展览馆成功举行,“新通道”锦绣侗乡展区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共三个奖项,至此展览圆满结束。 81_XW

“素”系列服饰套装荣获一等奖

82_XW

“素系列”饰品荣获二等奖

83_XW

“家园”系列锔瓷荣获优秀奖

84_XW

参加此次评奖的主要有来自湘西、怀化、雷山的苗绣、蜡染、土家织锦、侗族织锦和南京云锦等25家企业的数百种文创精品。由来自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北京服装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中央民族大学多元文化研究所的评委经过严格的评审确定获奖名单,共有一等奖4个,二等奖10个,优秀奖26个。

85_XW

本次“新通道”锦绣侗乡文创特展为期四天,从2018年10月26日到29日,由美克美家和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主办。

86_XW 87_XW

作为民族文创特展的主宾,展览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传播侗族文化,与来自不同领域的“文化创客”分享文化创意与社区研究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创造了很多文化交流和商贸合作的机会。

88_XW89_XW

 我们将携手当地农户、企业、学校共同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将科研成果写在大地上,写到老百姓的笑容里。

特别感谢

李晋有  原国家民委副主任

邓宗德  原国家旅游局司长

黄忠彩  国家民委政法司原巡视员

潘守永  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与博物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   刚  文旅部民间文化中心副主任

韦荣慧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博专委主任

刘超英  北京市文物局原副局长、北京博物馆学会理事长

杨胜勇  中央民族管理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

韦燕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华民族栏目制片人

吕保利  国家信访局办信司原副巡视员

胡良友  中央民族大学多元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博专委副秘书长

(编辑:张丽珠)

意念通达共图发展,志同道合再谱华章

为了进一步提升侗族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凸显美克美家的企业社会责任和怀化市委宣传部在乡村振兴上的努力,进一步促进侗族文创开发与发展。10月27日下午15:00,新通道•锦绣侗乡文化推介会暨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展览馆4号馆成功举行。

 1

会议以富有特色的侗族琵琶歌开场,由博专委副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潘守永主持。

 2

首先,通道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蔡迪文致辞并对通道文化旅游进行了宣传推介,希望借此次推介会打造通道旅游名片,创造更多的文化交流和商贸合作机会,促进社会创新与价值认同,协助怀化市委宣传部在乡村振兴进一步促进侗族文创开发与发展。 

 3

接着,美克家居广告营销中心总监刘春杰佩戴着“梭说”新品侗锦领带亮相,并播放了美克美家的宣传片。刘春杰总监提到了美克美家“有温度的家居”,致力于侗族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助推传统艺术的发展与传承。美克美家与湖南大学设计学院从相识到相知,以“新通道”项目为桥梁,达到共赢,我们将携手怀化政府一起共同发力,将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推到新高。

 4

之后,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季铁教授,简洁有力地描述了新通道项目这十年来的探索和发展。从2006年第一次踏上通道这片土地,十年通道岁月如梭,季铁教授带着一批批专家学者从香格里拉到呼伦贝尔之间,在通道、花瑶、雅安、酉阳等地完成了多次社会创新项目实践,共跋涉超一万公里,跨越版面辐射祖国疆土120度广角。

 5

期间,党的十九大代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文坡村党支部书记粟田梅发表讲话,感谢社会各界对侗族非遗文化的关注,肯定了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在这十年间通过设计帮助通道县脱贫所作出的努力,同时赞扬了美克美家高度的企业社会责任感,感谢他们在“新通道”项目中积极提供帮助,为项目的成功推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6 

推介会的最后,侗族大歌表演《布谷催春》也引起现场专家学者和媒体朋友对侗族文化的浓厚兴趣。

 78

推介会后召开了专家研讨会,来自国家民委、文化部、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等单位的22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其中八位领导人发表了讲话。其中,中央民族管理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杨胜勇有感于推介会的所见,现场即兴作出了“意念通达共图发展,志同道合再谱华章”。之后参与嘉宾们一起分享并探讨了关于地域文化研究以及产业转化方面的相关成果和思考。

 9

会议过后,来自侗乡的歌舞队盛情邀请各位专家移步“新通道·锦绣侗乡”展区,品尝独具风味的油茶。

 10

11

 

此次新通道•锦绣侗乡文化推介会暨专家研讨会是时尚•北京暨第四届国际时尚生活博览会新通道•锦绣侗乡文化创意展的主推环节,充分发挥平台优势,邀请参与过“新通道”项目的手工艺人,聚集来自不同领域的“文化创客”,构建国际文化创客网络,分享创客生产与商业模式、文化创新与社区发展等方面的经验。

 12

来自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等30余家媒体参与报道。

编辑:王静怡

“新通道•锦绣侗乡文化创意展”即将亮相北京国际时尚博览会

当“设计与非遗”成为一种时尚的时候,“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项目已经成为文创公益精准扶贫的典型代表。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和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主办,中共通道侗族自治县委宣传部和美克美家承办,中共怀化市委宣传部、中共通道侗族自治县委、北京侗族联谊会等单位支持的“新通道•锦绣侗乡文化创意展”将于10月26日至29日亮相北京展览馆,参与“时尚·北京暨第四届国际时尚生活博览会”。届时,我们将在芦笙欢歌中展出最新的侗锦、剪纸和织绣作品,和观众朋友们分享热情的侗乡油茶,和参与嘉宾们一起探讨关于地域文化研究以及产业转化方面的相关成果和思考。

1.1

“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项目由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于2009年在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发起,在美克美家等机构的支持下,共跋涉十万余公里,相继在重庆酉阳、隆回花瑶、四川雅安、新疆那拉提与喀什、青海玉树、内蒙呼伦贝尔、云南香格里拉等地开展了设计与社会创新实践,以构建地方文化资源平台为基础,以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为手段,将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价值,与地方政府、企业、当地居民实现了良好的创新互动,形成了基于社区研究的模块化内生文化系统工作方法。 十年以来,项目完成了包括织锦、挑花、建筑、年画、山歌、阳戏、编织、造纸等100多项非遗传承人的访谈和田野考察,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数字的影像纪录和数据库建设,将传统智慧转化为设计知识,以 Co-design 的方式完成了 300 多项“非遗再造”的产品设计,创新文化内涵与传播形式,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文化生态,延续乡村文化价值体系的传承。

 1.2

该项目2012年获得中国第一个GMARK社区研究与设计奖,在2015年荣获人民日报CSR中国文化奖,于2016年发表大陆第一篇国际设计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论文,2016、2017年连续两次获得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和非遗扶贫第一名;项目成果获英国安妮公主高度评价并致感谢信和皇室官网推介。2017年作品入选卡耐基梅隆大学 Climnatic: Post Normal Design全球22件作品之一,并受邀参加美国CMU社会创新展、米兰世博会、巴黎博览会等多项国际展览。

 “新通道”项目在怀化扎根十年,致力于打造侗锦非遗特色文化产业,推动非遗传人、农户、艺术家与设计师之间的联合创新,建立了中国侗锦传承创新基地,2017年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粟田梅成功当选为十九大党代表。

 1.31.4

1.5

 

 

本次“新通道”参加的时尚·北京暨第四届国际时尚生活博览会,是一场大型时尚文化盛典。

 1.6

该展览集秀场、发布、展览、论坛、创客季大赛等为一体,展品范围包括运动健康、美食餐饮、科技生活、非遗手工、时尚设计等,不仅为本土设计提供多元化的国际舞台,更着力促进国内外时尚创意交流互动,引领时尚跨界融合,打造新型的消费空间。

 1.7

1.8

1.9

 

 

时尚·北京暨第四届国际时尚生活博览会历届展览面积达5.3万平方米,邀请350家企业共654个品牌参展,接待观众10万余人。本届博览会将通过国际时尚生活博览会、时尚·北京之夜、时尚发布及赛事、中国时尚创新论坛这四大板块的活动,联动多维度打造时尚·北京IP。

本次“新通道•锦绣侗乡文化创意展”位于“历史记忆与时尚东方”展区,作为民族文创特展的主展位,面积约为150平米。展位设计紧扣“分享设计/锦绣侗乡”的主题,穿插连接的木方、高低参差的斜顶、自然朴素的材质、简洁有力的造型,传播侗族文化,连接民族与创新,设计与未来。

 2.02.1

参展作品主要有:梭说系列侗锦产品、四川雅安“家园”系列锔瓷、“花瑶花”农产品及手工艺创新设计、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大湘西少数民族织锦刺绣工艺创新人才培养》的设计成果(如专门为十九大党代表粟田梅打造的红色织机艺术装置)、以及通过多媒体手段表现的影像交互作品、原生态音乐、协同创新平台等。

2.2

2.3 

参展人员包括35位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设计师和艺术家等,现场会进行侗族原生态音乐表演、侗族特色饮食风俗互动、现场侗族织锦、手工艺人现场教学等活动,参观者可现场与其沟通交流设计经验。

2.4 

本次展览将发挥平台优势,邀请参与过“新通道”项目的手工艺人聚集起来,和来自不同领域的“文化创客”,构建国际文化创客网络,分享创客生产与商业模式、文化创新与社区发展等方面的经验。扩大怀化文化知名度,打造文创公益品牌,创造更多的文化交流和商贸合作机会,促进社会创新与价值认同。

 

展览时间:2018年10月26日—10月29日

展览地点:北京展览馆(12号馆)

主办单位: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博物馆专业委员会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承办单位:中共通道侗族自治县委宣传部

                 美克美家

                 湖南薪火智库文创发展有限公司

                 湖南侗脉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

                 通道侗族自治县萨岁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中共怀化市委宣传部

                 怀化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共通道侗族自治县委员会

                 北京侗族联谊会

编辑:王静怡

国家艺术2017年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侗锦组成果汇报

0

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大湘西少数民族织锦刺绣工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训》侗锦组于2018年6月28日开班,7月2日在季铁、杨苗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湖南省通道县牙屯堡镇文坡村中国侗锦传承基地进行集中学习创作。此次学员包括高校教师、研究生、企业设计师、当地织娘等,侗锦组教师团队根据10位学员不同的专业背景和侗锦文化产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将创作分为纤维艺术与装置艺术、侗锦手工日用产品、侗锦体验与旅游商品三个类别。

作品名:《新生》系列

作者:孟昕

个人简介: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染织纤维专业,现任教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作品一简介:该纤维艺术装置作品受中国侗锦传承基地邀请,于基地一楼创作完成。以传统侗锦织机出发,通过材料将电子技术、光影艺术引入作品之中。

1

作品二简介:该组纤维作品由三个侗族鼓楼为原始形象进行创作。在侗族村落,鼓楼是侗族人民击鼓聚众、议事的会堂,是侗族文化的精神载体。

 2

作品名:《锦觅》

作者:梁韵

个人简介: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创新应用方向,现任教于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

作品简介:该作品概念来源于侗族女孩子新嫁及盛大节日所带的配饰。将侗锦融入作品,使之成为日常可穿戴的饰品。作品包含:颈链、手链、耳环。通过配色、图案、材质等不同选用,表达出侗族女孩子所经历的一生。

3

4

56

作品名:《线&现》

作者:向姣娥

个人简介:毕业于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之后开始学习书法、茶道。现就职于武陵山非遗文创中心,从事传统文化的创新工作。

作品简介:该作品为探索传统书法文字艺术与侗族文化及织锦相结合的装饰装置作品。表现传统侗族风俗和节庆,如:月也、吃冬、萨岁、尝新、行歌坐夜等。

7 

作品名:《侗族盛装》——芦笙衣

作者:秦臻

个人简介: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任教于湖南女子学院艺术设计系。现于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攻读博士。

作品简介:该作品主要针对侗族传统盛装进行复原性设计研究。本次服装的款式主要考据于侗族传唱的《远祖歌(嘎茫莽道时嘉)》,设计有对襟里衣、银甲、贯头式披风、帘状下裙、绑腿、头巾、腰带共七件制。

8 

据考据,侗族于春秋战国时期迁徙至湘西、黔东南地区形成,之后于山中封闭独居,与外界交流甚少。春秋战国时期服装崇“玄衣纁裳”,即以红、黑色为尊,结合临居苗族、瑶族等民族盛装调研,以确定服装的主要色调。

9 10

服装纹样由侗锦纹样提取,主要纹样为凤鸟纹,侗族崇鸟,芦笙衣又名“白鸟衣”,结合吊饰羽毛,在歌舞时呈飘逸飞翔状。服装领口、袖口装饰八角花,于侗族传统中为勇敢、吉祥之意。手臂饰被侗族视为保护神的蜘蛛纹。下裙群帘纹样为象征男性特征的竹根花、八角花、蜘蛛纹、鸟纹、水波纹等。绑腿饰马纹及蜘蛛纹。头巾饰羽毛及鸟纹。

1112 

作品名:《融》

作者:邹汝琼、徐思媛、王静怡

个人简介:邹汝琼,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现就职于湖南侗脉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的是侗锦文化研究。

          徐思媛,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研究生。

          王静怡,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研究生。

作品简介:《融》系列作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交融,侗族聚居地的山脉较多,天空由于山峰和空气中的雾气,遥望山间,山峰间易形成由深到浅的蓝色渐变。正是这种环境,孕育出侗族人民温和、淳朴、宁静的性格。本作品采用传统侗族织造方法,将渐变的蓝染表现运用到侗锦中,运用织线的色彩变化,呈现出蓝色渐变的效果,打破了传统侗锦的图案表现方式。将该面料运用到包包、领带等服饰产品。

 13

 

 1415

作品简介:该作品为《融》系列作品第二部分,融和,寻求不同事物之间协调而平衡的美好状态,在传统的侗族文化中亦有顺应自然,万物之美从“和”而来的哲学。和并不代表完满,可能还有残缺。“和”字隐藏在有趣的侗族几何纹样与线条的平衡中,在改变具象图案的表现形式,在侗族传统织锦与现代生活需求中寻找平衡。在织造方式上,创新使用机织的方式来表现侗锦,希望工业化和传统手工艺相互支撑互为协调。在剪裁方式上,应用不同的拼接方式将传统侗布和机器织造的布料相结合。

 1617

18
 

作品简介:该作品为《融》系列第三部分,融汇,希望于现代钢筋水泥的社会中找到与侗锦的结合方式。对侗族传统纹样进行变化,赋予平面纹样立体动态,在结构组织上将侗锦传统的菱形、矩形、横纵布局之间相互结合进行重构。将图案的创新用机织的方式进行织造,并将该面料应用于领带、抱枕、包包。

 1920

21

作品名:《锦色》

作者:龙利菊

个人简介: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文坡村人,侗族,2016年从事侗锦织造工作,现于文坡村侗锦传承基地担任锦绣文坡公司的基地织娘负责人。

作品简介:该作品由侗族织娘创作,基于其对传统侗族文化的理解,以及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大湘西少数民族织锦刺绣工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中所学到的现代设计知识,对侗锦进行创新设计与制作。

 22

2324

作品名:《祥龙献瑞》

作者:覃桂珍

个人简介:侗族刺绣覃家第五代传承人,师承侗族剪纸老太太覃奶时清,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韦清花。现为家庭式手作体验工坊“清花绣坊”传承人。

作品简介:该作品是以作者祖母——侗族剪纸艺人覃奶时清“龙”的图案,结合侗族刺绣技艺及侗族织锦技艺,制作完成的装饰艺术品,旨在探索侗锦、侗族刺绣和侗族剪纸的创新融合,及家庭式工艺传承与创新方法。

2526 

作品名:《哆耶灯》

作者:徐乐

个人简介:杭州大巧家居设计工作室联合创始人、杭州朴悟设计公司联合创始人、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工业设计教师。

作品简介:该作品灯罩镂空纹样灵感来源于侗锦传统图案“哆耶纹”。支架结构提取自侗族建筑结构——“燕子窝”,连接方式则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

 27

2829

创作花絮

 3031

32

 

 

 

在采风中找到文坡村尘封多年的戏服,老戏服复原整理后,由当地的村民进行再演绎。

33

特别感谢

此次作品设计完成得到通道县政府大力支持,特别感谢通道县政府领导:李清菊副县长、吴志勇副县长、县人大副主任龙章义;牙屯堡镇党委、镇政府;文坡村村支书、十九大党代表粟田梅。

在培训创作期间感谢浙江理工大学纺织学院、《丝绸》杂志社、嘉兴伟成织造有限公司的相关专家代表团莅临现场指导。

感谢湖南大学协助创作人员:王韵芝、朱碧玉、骆园、何东旭、田启俊、张越、汪晓宇、刘秋霞。

编辑:王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