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人文

呼麦——赛汗塔拉的天籁之音

WechatIMG416

赛汗塔拉——美丽的草原,草原上生长的人对大地的热爱,总是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穿着、舞蹈、歌唱…

 

阿达17岁学习马头琴,2007年开始学习呼麦,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就学,后去蒙古国攻读研究生。

 

我们听到他的呼麦时,都震撼于其如乐器般的喉音。像孤岭野狼的嗥叫,又像原野公牛的低哞;像风中孩童的唿哨,又像庙宇僧人的吟唱;似草原辽阔,如瀚海深沉…多神奇!这居然是从喉咙发出的人声!可是人怎么能同时发出两个声音呢?

 WechatIMG417

 

“呼麦”又名“浩林潮尔(hooloin choor)”,在蒙语里,“浩林”指喉咙,“潮尔”指和声。19世纪80年代以前,内蒙还没有“呼麦”这一说法,当时的人们用这个名字来形容那种“一个人发出两个声音”的歌唱手段。纯粹用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这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是独一无二的。呼麦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左传》所记录的“柩有声如牛”就是指的低音呼麦。古有诗人繁钦在《与魏文帝笺》中赞其为“喉啭引声,与笳同音”的歌唱艺术。

 

呼麦有6种发声方式:唇音呼麦、喉腔呼麦、胸腔呼麦、鼻腔呼麦、硬腭呼麦和舌尖呼麦。从音效上分为6类:哨音呼麦、基音呼麦、变化基音呼麦、超低音呼麦、弹击性呼麦和波浪形呼麦。歌唱题材大体有3类:歌颂美丽风光的、表现和模拟野生动物形象的、赞美骏马和草原的。至今呼麦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扎根在草原,咏唱自然。

 WechatIMG418

 

听着阿达的呼麦,我感到十分安宁,驱走了内心的喧嚣,开阔了眼前的视野,这便是草原音乐的魅力所在。如若在匆匆前行的路途中感到疲惫,不妨放慢脚步;如若在寻找方向时感到迷惘,不如聆听来自塔拉的天籁,回望初心。

 

他们的歌,唱哭了羊

 

草原音乐不仅仅拥有悠扬变幻的音色,也涵括着淳朴敦厚的灵魂。

 

陶德赛汗是一名自由音乐人,之前六年在呼伦贝尔市做音乐工作室时,发觉来录制民歌的人当中,竟然没有巴尔虎人来唱自己的民歌,而巴尔虎民歌保守估计就有几百首,陶德赛汗不愿让当地特色的民歌就这样逐渐消失,于是他决定归乡研究自己民族的民歌。2015年,陶德赛汗回陈巴尔虎旗开创了自己的公司,将只有族中老人才会的,仅通过口口相传的民歌记录下来,并编辑曲谱和歌词,至今已经收藏整理了一百多首巴尔虎的民歌。

WechatIMG419

陶德赛汗在介绍民歌时,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对本民族文化深入骨髓的热爱。是什么能让一个人如此执着不悔?直到他给我们演奏了一首民谣时,我们才恍然大悟……

 

那是一首“把羊唱哭了的民歌”:托依格。“托依格”是陈巴尔虎当地牧民为母羊所唱的歌,又叫“劝奶歌”。陶德赛汗给我们讲述了这首民歌背后的故事:以前牧民在春天接羔子的时期,雪非常大,母羊在此期间产奶稀少,遂会抛弃羊羔,不再哺育,于是牧民的老人会在母羊身旁将这首“托依格”缓缓吟唱,歌词里诉说着母羊为什么不要羊羔的伤怀。母羊听后竟然掉下了眼泪,于是又带走了自己的小羊并悉心照料。曲子哀婉而动听,如同佛教音乐一般能感化动物、人类的心灵,它倾注的质朴愿景,指引着万物向善。这首歌小段非常多,只有陈巴尔虎旗有这首歌的歌词。“托依格”饱含的是陈巴尔虎人对大自然、对生命的尊敬,和对萨满的信仰。

 WechatIMG420

陶德赛汗告诉我们,巴尔虎也有关于骆驼、牛的歌曲,旋律和歌词不尽相同。在陈巴尔虎人心中,牛、羊、马、骆驼不仅是赖以生存的工具,更是他们的朋友和伴侣,他们尊敬世间万物的生命,就如同萨满所信奉的自然一般。陶德赛汗还提到,他正在申报的民歌“靴子”:歌词表达了陈巴尔虎旗已婚女性的勤劳,细心,手巧,并提及了靴子的制作工艺和方法。

 

从一首普通的民歌能追溯到历史的足迹、洞悉到民族的信仰、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这正是巴尔虎民歌的价值所在。你说生活枯燥乏味?可还有什么比平凡的真挚更值得追寻……

 

音乐收场,我们带着草原传唱的余韵,继续前行。

萨仁其其格、哈森其其格——五畜绳制作技艺

图片1

萨仁其其格、哈森其其格——五畜绳制作技艺

五畜绳顾名思义,是由牛、马、羊、骆驼等五种牲畜的毛纺成线编织而成的毛绳。由于牛、马、绵羊、山羊、骆驼等牲畜毛色的不同,编制出来的五畜绳花色十分漂亮。主要用于鄂温克牧民的生产生活当中。是搭建鄂温克民族传统建筑柳条包的必备之物。柳条和芦苇的捆和连接主要由五畜绳来完成。鄂温克的五蓄绳取材自然,工艺简单,实耐用,防水防风化,是真正的从远古走来,凝了鄂温克民族才华与智慧的手工艺制品。

图片2

图片5

图片4

(编辑:王诏)

 

斌巴——苇莲蒙古包传承人

图片5

 

斌巴——苇莲蒙古包传承人

斌巴,蒙古族,自治区级苇莲蒙古包传承人,目前她和她的几个工作伙伴一起为制作苇莲蒙古包聚集在工作坊里。人数充足的情况下,一个蒙古包的制作时间并不会太长,但是现在从事苇莲蒙古包的制作的人也不多了。而且蒙古包的收益并不高,一年只能卖出去几顶。

图片6

苇莲蒙古包是巴尔虎蒙古人的民间手工技艺杰作, 它产生于18 世纪中叶, 更确切地说来是1732 年。因为陈巴尔虎人于 1732 年自齐齐哈尔迁移过来, 驻守呼伦贝尔。当时的人们就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柳条杆, 湖边长的芦苇搭制成夏天居住的, 统称胡鲁森格日,即苇莲蒙古包。巴尔虎蒙古人作为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一个部落, 自古以来就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它因地而制, 就地取材, 纯手工制作, 制作不用泥水土坯砖瓦, 原料非木即毛, 形成了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住行风格。可谓建筑史上的奇观, 游牧民族的一大贡献。

图片10

苇莲蒙古包在整个陈巴尔虎境内聚居的巴尔虎蒙古人的住行习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巴尔虎蒙古人游牧文化的优秀缩影,是古老巴尔虎民间手工技艺的遗存。

在访谈的过程中,斌巴老人与索顾拉、图门其其格老人共同给我们展示了苇莲蒙古包的搭建方法。并向我们介绍了巴尔虎人的苇莲蒙古包独特的构造和制作手工技艺,与其他蒙古包相比区别于外围的构造——包墙和包顶。苇莲蒙古包包墙、包顶盖都是手工钉串而成的细柳条和芦苇, 而其他蒙古包外围则覆毛毡与帆布。苇莲蒙古包由一个移动房屋组成, 其主体是一个木质骨架, 蒙古包的架木包括套脑、乌尼杆、哈那、门, 这些皆选用柳树制作, 且常为红柳。

图片9

(编辑:王诏)

专题:白桦林——我来了,等着我在那片白桦林

静静的村庄洒下烈的阳,蔚蓝的天空下鸽子飞翔,白桦树刻着小编初来乍到(我真的单纯为了补歌词,不是真的刻),我发誓沉溺学习这一生。一路抱着学习态度行进的小编跟随工作营来到莫尔道嘎,周边的景色从草场变成了成片成片的白桦林场,不由得让小编想起了那一首《白桦林》。不过如果你不想做一个只懂得凄美的爱情故事的人,那就让小编我带大家涨涨知识,走进不一样的白桦林。

那么问题就来了,桦树除了凄美的爱情故事,我们还能谈什么?当然除了精神那就是物质了咯。桦树皮质地柔韧、易塑造、具有很好的防水、抗腐蚀性能、轻便、易携带,不易破碎、防腐防潮、经久耐用、且桦树皮可以定期进行拨皮,每年的5-6月是扒桦树皮最好的季节。这时为桦木灌浆期,桦树皮与树干之间充满水分,桦树皮最易剥离而不会伤到里面树干。薄皮的方法是:选择树干较直(粗细在30cm以上)的桦树,扒树皮之前,先在树干上下用猎刀各划两周,然后在两周之间划开一条直线,这时桦树皮就会顺着直线向两 侧裂开口子,再用猎刀顺着开裂处慢慢剥离,桦树皮就会脱落。扒回的桦树皮经过压平整理就能使用。

70

而说到画皮制作的产品,小编不是骗你,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从衣服到家具,从生产生活的农业用具到用于交通运输的船,甚至是到饮料行业,建筑行业都有它的一席之地。小编一路上看到的桦树皮产品真真是琳琅满目,如:水壶、酒壶、酒盒包装、名车钥匙扣、木相框、文件夹、花盆、笔筒、茶叶盒、首饰盒、杯子、鞋垫、杯垫、首饰、生肖首饰、鱼篓、树皮船、女士背包、女士挎包、灯罩、住房等真的是应有尽有。尤其是桦树皮容器,除了轻便实用外,还配有花纹图案装饰。2006年5月20日,桦树皮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北方的狩猎民族,俄罗斯境内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俄罗斯族、埃文克(埃文克——鄂伦春人)、那乃人(我国称赫哲族)、雅库特族、布利亚特蒙古族、科米人以及日本北海道的爱依努人、蒙古国境内的蒙古族、欧洲北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以东的挪威、芬兰、瑞典等国历史上都有过以桦树皮制作器皿的文化历史,每年的初夏时节,桦树水分大,这也是剥取桦树皮的季节。人们选取粗壮、挺直而又光滑的桦树,用刀子在树干的上端和下端各划开一圈口子,然后再在上下两口间竖划一刀,用双手将其顺刀口慢慢撕下,整张的长方形桦皮便剥好了,剥下来的皮就能运用在各个生产生活方面。“桦皮文化”可真谓是胜名远播,源远流长呢!

71

 

目前现行的桦树制品发展方向分两个方面:第一是将桦树进行春季拨皮的形式,将桦树与树皮分离开而不影响桦树的生长,再将皮子侵泡或煮软之后进行加工,做一些桦树皮工艺品;并定期提取桦树汁液制作饮料或酒类。第二是将成熟的桦树进行采伐,将采伐的桦树的皮和 木分离开来,皮子用来做日常用品及工艺品,木制进行加工,制成冰棍或当地其他的桦木制品,其他剩余的废料则用于雕刻或是当地的一些农场品包装,使其物尽其用。

 72 73 74

(作品源自树皮画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李淑英)

 

而小编这次的行程是去到了位于莫尔道嘎的桦树木加工厂。这家工厂主要是利用桦树木制做冰棍棒。在工厂里,步骤分工是明确的:先将桦树蒸煮,主要是为了软化桦树的中皮层,将桦树皮的中皮层与树干分离。再将桦树切成加工时所需的长度,再去除桦皮,留下木质部分。然后将木质部分通过现代工艺加工制程1-1.5cm左右的木片。木片在切成制模做需要的长度就可以进行压片了。经过压片,冰棍棒的基础形态已经出现。只要再通过烘干和打磨,最终成品产出了。

 

 

可是作为在我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一个上过《产品可持续》课程的小编,关注到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产出结果。在观察中,小编发现一身是宝的桦树皮的利用率在这家工厂并不高。木头虽然被加工成了冰棍棒,但是桦树皮的部分和中间直径将近10cm的中芯以及压型的剩下的边角料却被当做了工业废料,直接当作原料燃烧殆尽。只有小部分保存完好的废料被挑选走,进行工艺品加工。这不禁让小编觉得十分可惜。现在的环境日益恶化,产品的设计应该考虑并注重产品的可持续性,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一棵桦树成为可用的木材需要的时间并不短暂,而我们做的却对于树木,对于环境来说来都过于粗暴。

75 76 77 78

不过这也恰恰是我们工作营出行的目的之一,来到这里,希望用我们设计的能力去优化现有的低的生产率和利用率,至于最后我们的产品会给大家一个怎样的形态呈现,大家就翘首以待吧。(傲娇的小编卖关子啊卖关子)

 

其实啊,我们的愿望很简单,让很多年以后的冬天,雪中村庄能依然安详,年轻的人还能在成片成片的白桦林里相伴到老。

79

(文章来源:乡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