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人文

手工之美

暴风截屏20110806231819

手工艺片主要表现是通道的5中已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艺。芦笙,银匠,织锦,纺纱,剪纸。五位艺人之中4位年事已高。这次的拍摄相对于09年新通道我们的设备的升级带来的画质提升是令人欣喜的,手工艺片的制作很大程度取决于素材。这次新采集素材有芦笙制作,侗锦彩锦制作,三江剪纸。芦笙的拍摄我们驱车行进到离本部100公里外的牙屯堡。拍摄的场景时在芦笙艺人家的二楼。地处山区而且是下午拍摄的我们强烈的感受到环境光线的变化对拍摄造成的困难,于是事先为了防止光场混乱我们提前布置了灯光保证光场稳定。这次拍摄芦笙有一组特别的镜头,我们采取全景纪录的方式,从侧面拍摄了芦笙制作的各个环节,在后期的剪辑中我们也用到了这一段特别准备的视频来表现制作的工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剪纸的拍摄位于广西省境内三江县同乐村。先遣部队提前一天到达三江找到了位于同乐村的剪纸艺人覃时清,老太太非常的淳朴非常配合我们的拍摄。剪纸以近景特写镜头为主,表现老艺人刀法的高超,大景深的处理增加了画面的情绪性,意在强调剪纸本身运刀的美感。拍摄总共换了3个场景,一个封闭室内环境两个开放室内环境。在封闭环境的拍摄中,我们多取中全景画面,并配合前景景物虚化掉背景中的剪纸艺人,通过对环境细节的纪录来渲染老太生活与工作的环境,加强emotion。封闭环境中我们布置了前侧光以表现人物轮廓。在接下来的拍摄里我们来到了开放式的环境,在老人家里的二楼上窗台边。外环境的自然光给我们提供了天然的侧光源,老太的脸部轮廓表现得很好,这里我们主要以面部特写手部大特写为主,辅拍了几个中景镜头交代故事。这一段主要是以渲染剪纸运刀的大光圈镜头为主,情绪表现强烈,为后面的剪辑打好了基础。手工艺片此次主题为消逝的记忆。全篇结合09年拍摄素材成片,分为5段具体表现每一个手工艺人工作的场景。整个画面采用局部彩色的褪色效果,渲染即将消逝的手工工艺这一情绪,呼吁人们关注和保护通道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祖先崇拜

在侗族信奉的众神当中,以女性居多。其中一位至高无上之尊神叫“萨岁”,萨岁是侗族的女英雄,她神通广大,能主宰一切,是保佑侗寨平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的女神。一直活在村民的心坎上,受到千百年来全民崇拜。萨岁崇拜已深深溶入侗村侗寨人们的生活当中。

祭萨2

 

“萨岁”的传说

侗族村村都设有她的“神坛”,这就是侗族人民称为“萨坛”的露天神坛。“萨”是汉语中“祖母”的意思,“萨坛”即“祖母”的神坛。这里敬奉的是侗族人民的祖先女神。传说中她是三国时期,七十二洞之王孟获的第九个妻子“孟婆”。孟获降了诸葛亮,而孟婆却率领父老姐妹东迁来龙胜山区。她给侗族人创立了“侗书”,这侗书原是世代口传,后来用汉字的音记下来,才正式成了“侗书”。侗书的内容有择居、择日、择地、侗款、侗歌,以及耕作畜禽喂养的知识。所以,侗族人民都世代崇拜纪念她。每到“祖母”孟婆生日时,全村寨的妇女都要到“萨坛”来祭祀,并规定成年妇女才给入坛。祭祀的形式由个人从家里带来黄豆、米花、糯米糍粑、茶叶、茶油来坛中煮油茶,并日夜多耶(唱耶歌)和唱“双歌”。唱的内容是歌颂“祖母”的大恩大德,祈求“祖母”保佑侗乡安宁、丰收.

3 4 5

芦笙舞

芦笙舞,是侗族民间以吹芦笙为乐,并边吹边跳的一种大型群众性舞蹈,流行于通道的广大侗族区

3

芦笙舞分类:

祭祀芦笙舞
竞赛芦笙舞
摇摇舞

侗族历来有“祭萨”的风俗,侗族人们受着“万物有灵”论的影响,认为大自然一切事物均有“灵”,因此每逢佳节侗家人都要举行祭祀活动,其中“祭萨”最为隆重。形式以双人芦笙舞最多,内容有表现生产的,种瓜,种豆,舂米等。有表现生活的,纺纱,织布,喂鸡,喂鸭等,有表现动物的,有表现动物活动的。鸡打架,天鹅飞。共有二十多套,其中”斗鸡”最受侗家欢迎。

DSC_0920

5

 

 

多耶

_MG_3528

耶,又称嘎耶。有耶堂和耶普两种,是侗歌的一种形式,流传在本县中部、西部和南部。
耶堂分男女腔两种。演唱形式多为对唱,如男女对唱,主客对唱等。逢年过节,操办喜事时,歌手们将会自由地组合起来进行演唱。有酒席上唱的,有闲聊时唱的,有在屋内唱或鼓楼里唱的,也有在室外或山上唱的。演唱的内容一般都是从简单的相互问候的开堂耶开始,到相互赞美、相互盘问等复杂的对歌。内容大都是赞美劳动、赞美村寨、颂扬老人、倾诉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憧憬未来美好生活等等。耶堂音调温柔细腻,悠扬动听。演唱时男女各二至多人为一组进行对唱,以唱为主,附加表情,很少动作。
耶普是耶的另一种腔调,一般演唱者多为男的。演唱时,演唱者用右手搭在前一人的左肩上围成大圆圈,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人领唱众人合,即领唱者领唱一句,众人重唱该句的后半句,一直唱到完。耶普腔调明快,节奏鲜明。耶普以叙述历史、赞美村寨、颂扬老人、赞美新生活等为主要内容。耶词有长有短,长的可达几百句、几千句,说古道今,故事性强,说理性强,很受群众喜爱,是侗族最有代表性的歌舞形式之一。

DSC04774

合拢宴

相传侗族英雄吴勉带领义军经过一个侗寨,被寨佬留下做客。寨民知道后,家家都要留英雄吃饭,谁家都不相让,这时,寨中一聪明的姑娘出了个主意,在寨子中间找了一块空坪,让每家出一道莱,拿来木板摆成长桌,把饭菜凑在一起,共同请英雄吃饭。于是沿袭下来就成了今天的“合拢宴”。

IMG_0076

通道侗家人非常好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用在通道侗家的身上是最贴切不过了。
其中合拢宴是侗家村寨或家族集体接待贵宾的最高规格的酒宴形式。一般是在村寨或家族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邀请上级贵宾和四邻来宾参加庆典活动时才进行。
其实合拢宴是外人给通道合拢饭取的名,通道人称为“合拢饭”。
合拢饭一开始,首先由寨卡佬(有地位受尊敬的老人)端酒祭了祖,神,再敬客人,然后大家举杯同饮,宾主要饮“转转酒”或“交杯酒”。“转转酒”是将自己的酒杯递给右边的人,左边接左座者的酒杯,全桌同喝,姑娘嫂子唱着敬酒歌给每一个客人敬酒,热烈的气氛在甜美的侗歌声中弥漫着。
吃合拢饭实际表达了通道侗族民族的善良,友好,热情,团结的秉性,这里的人情,亲情,感情都是那样的真挚。同时又展示了丰富的水稻耕作文化

DSC_0048 DSC_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