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酉哥行

可大摆手舞记念

下寨3

从后溪出来,已经是下午两点半,从地图上看到可大应该就是半个小时左右。一路寻思所谓构建“地方性知识”的方法,从我们的访谈的情况来看有两个结论:一是很多目前新出版的关于地方文化的文章和书是不靠谱的,甚至有些权威的大部分的书其实连一些基本的问题都没搞清楚;二是访谈还是比较靠谱的方法,但要有机缘。有些访谈的结果看似矛盾,但也正好提供了不同的线索随后去甄别。几天下来,走了八个乡镇,脑海里一路浮现出这次寻访中各种有趣的人:有县城的机关干部、乡镇的基层工作人员、德高望重的老艺人、小学校长、旅游开发者、民间艺术团的“头”、放排客等二十多人,他们一旦讲起家乡的故事,都是兴致勃勃,自豪的很,好像都是“书通二酉”,无论是酉东还是酉西、苗王还是土司爷、袍哥或是土匪,走到哪都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血脉,如果把这些访谈以影像呈现的话,是可以构建一个有趣的地方知识网络的…正琢磨的时候,短信来了,桃花源的田老师告诉我:下寨民风淳朴、文化深厚,摆手舞、民歌应有尽有,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的。正看短信,车子一阵剧烈颠簸,大切诺基也遇到了严重的挑战,雨后不久,山林里的路除了坚石就是泥泞搓板,一路只看见几辆摩托车带着水泥瓦等建材或生活用品出入、农用三轮都少见,后来才了解到下寨基本不通小车,联合国组织来评估摆手舞的时候,还是请下寨的人去后溪表演。不管怎样,阳光穿过小树林落下斑驳的光影、晃荡晃荡驾驶的野趣、路边玉米地热情打招呼的老太太让我们对目的地充满幻想,远处一座神秘的山峰似乎一直在召唤,尽管路线不熟,也经常无人可问,但我们断言那个山脚底下一定有一条美丽的小溪,那个摆手舞的故乡就在小河边等我们。

下寨1

快黄昏的时候,看到一个裸露出河床的小溪,涉水过去有一户人家在砌新房,我无法想象他们是如何一砖一瓦的把建材从村外运回来,但更加钦佩他们对家乡的认同和依恋。问了下新房主人,说再往前走。爬过一个小坡有一颗古树,感觉应该到了,但并没看到有什么村落,只有五六栋房子错落在山坡上,那个神秘的山似乎还要翻过一个山头才可以到,路已经窄到极限,但还是硬着头往前开,黄土坡上只有野草和几颗黄豆苗子,玉米艰难的在远处一些小犄角旮旯的地方顽强的生长。这时又有电话来,是村长打来的,说是有人看见我们已经走过了,回头往山下望去,是村长骑着摩托车在追我们。

下寨2

下寨的房子几乎都是建在陡坡上的,都是极为朴实的土家干栏式吊脚楼,地基多是干垒石块,一共也就是二十来户人家,在家的老人小孩估计一起就30来人,既没有古树参天,也没有清幽的青石板路和小溪潺潺,只有一户人家的木窗雕花异常精细,但早已人去楼空,与想象中的古村落全然不是一个概念,也肯定达不到我们40个人作为营地的基本生活条件。

路2B

穿过一个转角楼便是一个30平米左右的坪,估计是这里最大的一块平地了,角落里堆着锣鼓和音箱。村长带我们到一位老者家歇脚,喝着大缸茶,开聊的焦点就是前面的那座大山–八面山,其实在那里的时候,多次听朋友说到八面山的传奇,下寨其实就在峰顶面西的悬崖下。毫无疑问,他们熟悉这个山里的一切,虽然看上去都家境清苦,但都充满了山里人的豪气,因为那个山才是他们的财富。

因为担心路况的原因,我们不敢久留,但老人极力挽留我们吃晚饭,山里最隆重的招待就是割一块挂在火塘上面挂着的腊肉。很快天就黑了下来,屋外已经有锣鼓声,村长吃了一半说不行要去打锣了,我们跟出来一看,原来村里的老人都已换上蓝布衣服,小孩们在坪里面打闹、追赶或转着圈玩,村长很快坐定在坪的中间。锣声响起,老人和小孩相向各站一队,双手合十举起,鞠躬互拜,慢慢围成两圈,小孩在里,大人在外;昏黄的灯光下,我这个舞蹈白痴看到了传说中的各种摆手舞动作,从模仿自然到各种农事活动,眼前一会儿是鸟群飞过、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儿啄米、一会是水牛打架,换一轮节奏后又是薅草、打谷、射雕…动作不拘小节,自由畅快,但脸上都洋溢着神圣和幸福的光芒,请我们吃饭的老者也翩然加入,更加是自得其乐,陶醉其中。

酉阳杂俎

酉阳杂俎》是唐朝段成式写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共三十卷,最后十卷为续集。其中介绍了许多唐代的生活状态、思想状况等,为后来社会研究唐代历史提供了史料,也是了解唐代中西方交流的重要文献。

酉阳杂居

中国古代笔记著作源远流长,典藏宏富,在传统文史古籍中被视为“稗官”,占有一席之地。 笔记章法灵活,不受约束;驳杂广记,包罗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凡古代政治经济、典章制度、宫廷秘闻、文人轶事、庙堂宏论、街谈巷议、金石文字、碑版书画、天文地理、民俗风物、宗谱世系、氏族图腾、易卜星算、诸子百家无不涉及,可谓采拾博洽,百科荟萃,广谱式地反映了几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面貌。其中有治乱得失、文史考评,有访察探索、大千博览,有宦海风波、人生感悟,是知识与智慧的总结,具有广博的文史与古代科技研究参考价值,今天仍能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在近年来笔记著作广受欢迎的读书氛围中,编选出版这套《历代笔记名著丛书》,着眼于历代广有影响的名家名著。首辑自魏晋至明清精选10种,使用较好的版本校点整理,与前已出版的《历代笔记小说丛书》为姊妹编,意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古代笔记精品读本,便于借鉴其中的精华,同时为研究者提供参考。本书是历代笔记名著丛书之一。

清泉村大车湾生基墓

IMG_3587

大车湾生基墓位于酉阳县铜鼓乡清泉村6组,清光绪二年(1876年)冬月修建。系一空墓,俗称“生基”,墓长近5米,高、宽近4米,条石垒就。该生基传说是一位叫冉广朝的大财主所建,花去钱财无数,三个土家石匠用了三年多时间才建成,后来由于在生基后有一个小洞,一乞丐死于其中,主人遂将生基卖给一个姓樊的人,樊又花了两年时间整修完善,后疑龙脉被乞丐所占,于是没有启用,所以至今尚为一座空坟。

  IMG_3598
石雕分上、中、下九层,共50组图案,40折故事,内容取材于《说唐》、《说岳》、《西游记》、《二十四孝图》及民间传说“八洞神仙”、“观音送子”、“庄子试妻”、“五鼠闹东京”等;此外,还雕有楼台亭阁、树木花草、飞鸟游鱼、麒麟狮子等,技法娴熟细腻,形象惟妙惟肖。IMG_3606

龚滩古镇

1

龚滩古镇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坐落于乌江与阿蓬江交汇处的乌江东岸,是一座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镇。古镇现存长约三公里的石板街、150余堵别具一格的封火墙、200多个古朴幽静的四合院、50多座形态各异的吊脚楼、独具地方特色,是国内保存完好且颇具规模的明清建筑群。专家学者考察后认为,龚滩古镇可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镇媲美。6

龚滩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乌江画廊核心景区和璀璨明珠,亦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主要包括:龚滩古镇、乌江山峡百里画廊、阿蓬江峡谷、其他特色景点(马鞍城、桃花湖、红花洞).龚滩古镇曾经是重庆市20个首批受保护的历史文化名镇之首的古镇,因为古镇独特的山水环境而闻名。古镇居于乌江天险的中段,山、水、建筑融为一体,历史上完全因水陆的物资转换而发展,后因水运的衰落而失去繁荣的基础条件。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从山地人居环境学的研究角度,对酉阳县龚滩古镇的保护与发展以及对古镇建筑与装饰艺术进行研究。通过对古镇建成环境、古镇的规划与发展以及传统建筑空间形态等几方面的剖析与论述,将山地环境、城镇形态、建筑空间纳为一体进行讨论,力求把握该类型山地小城镇的演变规律及其在新的经济、文化、城镇聚居形态下的建筑学构成价值和文化发展价值,以期对古镇的保护与发展起到借鉴与指导的意义。本书适用于城市管理工作者、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学、城市规划、室内设计、环境景观、人文艺术等专业师生的参考书籍。

摘选于百度百科 龚滩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