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念拜和讨僚皈

4

花瑶人民过的传统节日,有些已与当地汉族大同小异,如新年、元宵、清明、端阳、中秋等。但最隆重热闹和讲究的,还是他们民族特有的三大传统节日,且都各有其历史缘由。也有人将这三大节日称为“赶苗”,其含义为剪秧苗,例如五月是剪玉米苗。

一是农历五月十五至十七,在水洞坪举行的“讨念拜”。“讨”为走,“念”为月,“拜”为半,意即月半过的节日。

(相传在明万历元年,朝廷遣兵数万镇压瑶民,花瑶人民奋起反抗,各寨之间互相驰援,固若天险,明军累攻累败,一筹莫展。至第三年五月十五端午节,瑶民都沉浸在过节的氛围里,明军乘机暗施诡计,用200只尾部挂着灯笼的山羊,佯装攻打香炉寨,寨民中计,匆匆放弃其他各寨,赶往香炉寨支援。明军乘虚而入,偷营破寨。幸存瑶民只得弃寨逃命,隐居山林。自此,花瑶山民议定,每年五月十五至十七日,在水洞坪举行集会以为纪念。)

二是农历七月初二至初四日在茅坳举行的“讨僚皈”。“讨”是走,“皈”是(凶恶的)菩萨,“讨僚皈”意为“逃脱凶恶的菩萨”。

(相传元朝末年,花瑶先祖遭当地统治者的残酷杀戮,几近灭绝。七月初二那天,幸存的男丁妇女机敏地躲进茂密的黄瓜、白瓜棚地,逃脱追杀,钻进了古木参天的茫茫山林,砍山垒寨,刀耕火种,艰难地繁衍生息。为报答黄瓜和白瓜的救命之恩,山民当天起誓: “越过七月初二方可食黄瓜、白瓜,永传后代,如有违者,则子孙不昌”,并一齐议定,每年七月初二至初四在大托举行集会纪念。后因大托交通不便,改在茅坳举行。)

10

三是七月初八至初十在崇木凼举行的“讨僚皈”。

   ( 这次讨僚皈,源于清雍正元年,汉族豪绅廖元翁意欲霸占麻洞的瑶族回姓七姐妹,引发瑶民反抗。然而廖元翁向朝廷谎称瑶民造反,朝廷即调兵数万赶来镇压。清兵追至山间,瑶民凭借险峻地势与敌巧妙周旋,频频偷袭,弄得清军焦头烂额,迫使清军停战议和。花瑶人民为纪念同饱,定于每年七月初八至初十,在崇木凼举行盛大集会,也叫“讨僚皈”。)

曾经有段时间,七月初八的讨僚皈从崇木凼改到了小沙江镇。虽然崇木凼附近的寨子最集中,但是由于海拔过高,经济较差,每年一次规模隆重的讨僚皈往往让该地负担不起,于是就改到了小沙江镇上。不过,十几年前,七月初八的讨僚皈还是改回了崇木凼。

5

时过境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花瑶这支坚忍、倔强而又憨厚朴实的古老部落,已悄然融入了炎黄子民的大家庭。他们特有的“讨念拜”和“讨僚皈”,也演绎成了花瑶山民探亲、访友、叙旧、狂欢、看戏和赶集购物的大喜日子。也是年较人亮服饰、展姿色、寻觅心上人的绝佳时光,周边县乡的人们也纷纷赶来做生意、看热闷,感受这里新奇、独特的民风。

一到节日来临,汉子们再忙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计,弹去身上的尘埃,兴高采烈赶去集会。女人们则更会像出嫁一样,精心地打扮自己,亮出最心爱的裙衫,三五邀约拉着、牵着、说着、笑着、唱着,走出寨子,穿过田垅,翻上山坳……那色彩艳丽绝伦的服饰与头巾如花似火,美美地缀满了绿野、染透了山梁……

主要的节日活动有:买卖、走亲访友、文艺汇演及对歌比赛和服饰展。

集市上的买卖主要是饮食,其他东西也有。大部分东西都很便宜,大多是汉族人在卖东西,也有一些瑶族人会在节日上卖一些手工艺品:腰带(价格从几百到几万不等)、挑花裙(不会挑花的就买,因为瑶族的婚俗是需要大概6套挑花裙)。很多瑶族人在去节日上玩耍的时候就顺便走亲访友了,特别是那些有亲戚在节日地点的人们。这几年,政府也组织了文艺汇演活动,主要是对歌比赛,各个地区的人都会跃跃欲试踊跃报名,通过选拔竞赛来产生胜者。像讨念拜和讨僚皈这两个节日,花瑶地区所有的,瑶族分支都会过来参加祝贺。年长者会探亲访友,对歌,顺便买点东西。因此,汉族也会有人过来做生意。对于年轻人,他们可以借此机会互相了解,找对象。

就这样,花瑶山民忠诚地坚守着民族清纯的灵魂,热烈地憧憬着更加幸福英好的明天,毫不气馁、永远向前。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