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定点扶贫:盘活了智力资源 拉活了山里人心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湖南省高校师生是积极的参与者、践行者、推动者。“发挥高校优势,建功脱贫攻坚。”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化智慧为力量的行动指南。高校作为人才库和智力源,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深入对接贫困地区内在需求,有效提升了服务脱贫攻坚的工作实效,充分展示全省高校在脱贫攻坚中的生动实践。

定点扶贫2

在湖南大学的定点帮扶下,隆回县白水洞进行的富硒大米的种植探索取得了成功,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了富硒水稻的种植,每亩平均提高700至800元的收入。白水洞小学的学生在进行《挑花高手成长记》的游戏,他们在玩乐中学习“挑花”技法和艺术创作。通过在该小学三个年级中的分组试验对比显示,有过游戏体验的孩子在后来“挑花”技艺的学习中,学习兴趣和速度高于没有体验游戏的学生。

隆回县白水洞村,是一个地处高寒山区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村,聚集着瑶族分支花瑶的民众,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专门予以推荐。让这个小村子走向世界的,是湖南大学扶贫队。

定点扶贫6

   湖南大学的智力资源和人才宝库,为当地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文创扶贫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持,扎实推进了定点扶贫工作。五年来,湖南大学先后选派扶贫挂职干部、驻村干部13人次,开展各类扶贫项目57项,累计投入资金1426万元,援助物资折款978.4万元,帮助争取项目资金、招商引资1.67亿元。带动全县2041户、870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白水洞村今年将退出贫困村序列。

“由扶贫向脱贫转变,鼓舞人心向前,浸润教育理念,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这是湖南大学给这里留下的最珍贵的财富。”虎形山瑶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杨敏这样说。

     一款游戏名为《挑花高手成长记》,是湖南大学“花瑶花”非遗扶贫项目团队最新启动的数字化非遗传承教育产品研发项目的成果之一。

  “花瑶姑娘们循着土布的经纬线,用彩色的线挑出许多很小的十字,用以构成各种图案,完成一件件独具匠心的作品。在挑花手艺的传承上,却存在着难以教学、语言障碍等问题。我们就在想,能否设计一款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花瑶文化和挑花技法,提高他们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项目组成员、湖大设计艺术学院研究生王喜乐说,《挑花高手成长记》的灵感就来源于她跟随老师在隆回的实地调研。

定点扶贫5

  “这款非遗传承美育教辅APP分为‘点击小小学徒’等七个关卡三个阶段,面向7至12岁的孩童,挑花基础的技法被简化处理和图形化表现,让孩子们在玩乐中习得如何数纱、下针、走针,同时融入花瑶传统风俗和文化,并鼓励孩子发挥他们的艺术创造性。”王喜乐介绍。

“人是非遗扶贫项目‘活态’传承与开发的重点,数字化非遗传承教育产品的打造,是我们在非遗扶贫领域新的发力点,第一步从孩子开始。”项目指导老师、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张朵朵老师表示,项目团队在基于学龄儿童的美育教辅线上产品开发的同时,也在推进《花瑶桌游设计》动作策略类线下产品。她表示,希望以白水洞村为基点,将创意美育传承设计与非遗扶贫模式辐射到全国贫困留守、缺乏美育教育的地区。

     隆回是瑶族分支花瑶的传统聚居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湖南大学扶贫队自2012年开始驻点帮扶白水洞村后,开始组建“花瑶花”文创设计团队,针对滩头年画、花瑶挑花等非遗项目开展联合创新,先后开发文创产品140余款,并在白水洞村建立了花瑶文化展示基地和挑花设计工作坊,其产品受邀在米兰世博会展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专门予以介绍。

   “现在,更多的,我们想改变和协同创新,”她指着一排围裙向记者介绍,“这是某个橱柜品牌的定制产品,我们对接这个定制需求,并将数量、尺幅等基本要求告诉手工艺人们,由她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创作,每一份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

定点扶贫9

  “花瑶花”团队始终致力于花瑶特色民族文化的传播和推广,让世界听见花瑶的声音。

     自2012年起,湖南大学便开展对口隆回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数年时间中,设计艺术学院、生物学院、建筑学院、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等各学院的专家教授、学生志愿者等纷纷来到这里,努力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做出贡献。

      在湖南大学的定点帮扶下,隆回县白水洞村里引进五彩水稻、雪莲果等经济作物,打造了富硒大米、虎久雾语茶等特色品牌。现在学校已将“花瑶白水洞富硒大米”品牌、技术、外观设计等内容授权给村集体,并把完整的农产品产业链资源逐步移交给合作社运营。

“经过四年多的产业孵化,合作社已进入良性的市场化运转,我们正通过股份制参与、集体股份分红等形式,加强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利益链接机制。”湖南大学驻白水洞村第一书记刘世明说。

“从乡村振兴着眼,从脱贫攻坚着手,通过综合治理人居环境、发展特色民宿为贫困群众带来看得见的收入,既解决了脱贫问题,又提升了村民的环保、卫生意识,把美丽乡村的理念根植到村民们的心里。”湖南大学定点扶贫办公室主任曹镠说。

(转自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