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都侗文化村

皇都侗文化村

_MG_4039

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百里侗文化长廊”中心地带的黄土乡,距县城10公里,为纯侗族聚居。1995年作为民俗景点开发对外经营,是集侗民俗文化,游览,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被定为“国家3A级”景区。
皇都侗文化村独特而完整,其村辖头寨,盘寨,尾寨,新寨四村,建筑结构巧妙,工艺精湛,风雨桥,凉亭,寨门,吊脚楼堪称建筑文化之精华。
皇都侗文化村的自然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当地民风古朴,人民生活安康有序,素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美誉,是和谐社会的原始版本。

_MG_3804

普修桥

IMG_1847_1

1999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普修桥始建嘉庆乙丑年(1815年),前身是一座宏伟壮丽的石恭桥,1937年被洪水冲毁,1943年重新修复。

桥为悬臂枕梁式纯木结构桥梁,是一座集桥、亭、廊为一体的纯木结构廊桥,是百里侗文化长廊景区内具有代表性的一座风雨桥,也是侗族建筑三宝之一。全长57米,宽4.2米,全长分为21个廊间。桥廊上挂有“还我河山”等许多古画,匾额,装饰华丽。
桥廊两侧通长直棂窗,四处三间排架,桥身为重檐长廊
桥体采用三孔四墩支撑桥体,桥墩上架设两成等分枕木悬臂起挑承重桥面大梁。桥墩用青石质料砌成。南端桥头,因受地势影响,建有一座石砌三孔引桥
两边桥亭为三重檐,方形平面歇山顶式
中间桥亭为七重密檐

普修桥的故事

DSC_8031

传闻一九四三年十二月红军长征第三军团路过此桥,当地民众端茶放炮迎接,红军胜似感激,在此桥上题诗一首:夕阳鞭炮响,战士跨拱桥,相亲迎接我,后会期不邀。普修桥虽无北京颐和园里浮桥的华美却是百里侗文化长廊景区内最具民族特色的一座风雨桥。它承载着侗乡百年沧桑与变革,寄托着侗族人民美好的愿望与深厚的情感。
普修桥既是人们过河的桥梁,又是人们躲风避雨、休闲纳凉的场所。

凡到侗乡的男贾北客,无不为普修桥的工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_MG_3998

桥亭内设神龛,中亭关圣殿,两端分设始祖祠和文昌阁

_MG_3994

桥门口石狮

_MG_3990

两边桥亭为三重檐,方形平面歇山顶式,中间桥亭为七重密檐

DSC_8011

中间桥亭下三层檐为方形平面,上四层檐为八角攒尖葫芦顶,顶尖为泥塑青鸟,檐角饰狮,凤,卷草等,起翘高挑。雕塑精致曲线优美

IMG_1842

桥两端的桥门(其一)
桥门为生檐歇山顶,屋顶和檐角
泥塑龙,凤,鸡等动物

_MG_3803

桥两端的桥门(其二)

DSC_7999

桥廊脊泥塑两组“双龙戏宝”,宝珠用小块玻璃片组合镶嵌而成,装上风叶,风起叶动,声光交映,美不可言

IMG_1769

IMG_1794

桥廊内彩旗匾额挂满堂,显得珠光宝气,氛围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