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酉哥行

酉歌行总宣传片

文化酉阳,一路有歌。8月2日至13日,由湖南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米兰理工大学、美克美家等单位联合开展的跨学科联合设计与社会创新活动–“酉歌行”设计与社会创新夏令营在重庆市酉阳县的实地工作圆满结束。40位“酉歌行”设计与社会创新夏令营的师生、志愿者以清泉村卓越狮子小学为营地,活跃在酉阳县铜鼓、黑水、楠木等乡村,寻访酉阳文化渊源,采集酉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访问民间艺人。 

酉歌行——总宣传片[(001839)11-00-05]

阳戏起源,发展与现状

阳戏起源

阳戏的起源
阳戏的出现,与可上溯至殷商乃至上古的傩戏密不可分,是傩戏的变种和发展。一般认为,重庆酉阳的阳戏源于唐朝,创始人为冉发兴、陈法林等。阳戏最初的表演目的是为了纪念武圣关羽,以借此来弘扬忠义孝悌的封建思想,后来则多是人们为祈福、祈愿而邀请的表演。它既是祈求吉祥如意、驱除瘟疫的愿戏,又是生儿育女、建造新房、老人寿辰、红白喜事、节日佳期,个人义演或民间公演的班子戏。演出时戴各色人物的面具,有红脸壳、黑脸壳、牛头壳、马面壳等。演出者穿上彩衣彩裙,手执道具,戴上脸壳,伴随着胡琴、竹板、锣、鼓等乐器进行演唱,并与舞台、步伐、身段、指抓相互呼应。演出者均为男性,阳戏中“小姐”、“丫鬟”等角色也均由男性反串出演。

_MG_3463

阳戏的发展与现状
五六十年前,酉阳曾经有阳戏班子(白马堂)48个,可谓盛极一时,每逢有红白喜事时,每家每户都会邀请戏班上演阳戏。现今,酉阳只有6-7个戏班勉强支撑。除了哨尉白马坛外,还有车坝阳戏班子(班主为冉龙章)、小河镇桃坡阳戏班子(班主冉启尧、陈德禄)等。它们就像业余剧团那样,农忙就耕地,农闲时才演出、训练,这样的班子,人员和收入等都十分不稳定。据桃坡阳戏班主冉启尧老先生说,阳戏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演员的青黄不接:之前的老师傅相继离世,而传承的年轻人为了生计大多外出务工,戏班往往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凑齐一出戏的全部演员完整地演上一出戏。近年来,由于政府大力投入开发桃坡村的旅游业,在每年秋收节气过后就会有大量游客来到清寂的村子游玩,带来一丝的生气,老师傅们往往趁着旅游旺季进行表演来维持戏班的日常运转。但今年,直到8月,桃坡村的戏班连一场戏都没演过。
在酉阳的农村,乡民为了许下现实生活中暂时无法实现的愿望,祈福,相信在现实生活之外,有人(关老爷)会帮助他们实现,阳戏是乡民的一种精神寄托与愿想。阳戏,对于本地人而言,既是为数不多的公共娱乐生活,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寄托。

 

 

阳戏的面具制作

阳戏面具造型古朴、别致,以面相和头冠区分角色。一套面具一般有32个,包括常见关公、大王、丞相、皇生以及正神、凶神、牛头马面等。现在哨尉戏班里冷定祥、陈永霞、陈永隆仍保留着上辈传承下来的面具制作技艺。

1125

面具制作工具

制作面具一般选用直径为七寸的柏树为原材料。陈永霞说:“树的直径过大,砍削起来很费力;直径小了,做出来的面具戴不了,七寸刚好合适”。选好合适的木材后,削掉枝桠,从中劈成两半。将其放在湿的泥土上面,或者在树干外裹上一层稀泥,放在露天下搁置两个月,他们称这个过程为“发汗”,实际上是去掉其中的水分。待木材干后,锯成9寸左右(30厘米)长的小段开始雕刻。雕刻时一边刻画,一边雕,左后打磨。打磨完成后以油漆整涂重彩。制作出来的面具,强调各个角色的个性特征,粗犷而各具神韵。
在面具的制作过程中还遵循一定的规矩,否则制作者会生病,甚至因此而丧生。在制作关帝圣君和玉皇大帝时尤其如此。所以只有怀着一颗虔诚之心,制作出来的面具才会有如此强烈的震撼力,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人有诚心,神有感应。DSF3606

酉阳阳戏面具

酉阳阳戏,亦称面具阳戏、脸壳戏,是一种集祭祀礼仪与戏剧艺术于一体的宗教色彩浓厚的民间戏剧,系酉阳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因独具特色而成为“一枝独秀”,被专家称为酉阳的“文化地理标志”。

酉阳阳戏源于上古时期的“傩仪”,既保留了傩戏的精华,又融合了地方土戏和花灯唱腔特色逐渐演变而来。据同治《酉阳直隶州总志·风俗志》载:“凡咒舞求佑,只用男巫一二人或三四人。病愈还愿,谓之阳戏,则多至十余人,生旦净丑,袍帽冠服,无所不具,伪饰女旦亦居然梨园弟子,以色媚人者,盖巫风为淫风。”

P1010253

酉阳阳戏起始流行于酉西一带,创始人为冉发兴、陈法林,无固定剧本,全凭口传心授。据阳戏艺人陈德禄介绍,祖辈口传的阳戏成型于唐朝,由唐太宗李世民倡导,在白马堂启教,供奉关胜帝君。

 阳戏面具一般有7到32付不等,表演时依据人物形象的不同戴不同的面具。唱腔有:大王腔、生腔、亟相腔、皇生腔、元帅腔等以人物形象有各具不同的唱腔。所用乐器:鼓、锣、钹、勾锣、马锣等;曲牌有:【长路园】、【三起三落】、【三松三紧】、【一、二、三锤】、【吊五锤】等分九板十三腔。今在该县小河镇周围活跃着7个阳戏坛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地域性、特殊性,有自身的文化特点,保留了自己的本质特征。具有“歌舞求神、载人还愿”、“农忙务农、农闲从艺”等原生态文化形式及原始风貌。

 面具3 

摘选自《面具阳戏独一无二 成为酉阳的”文化地理标志”》

 

阳戏的表演流程

697

酉阳阳戏集祭祀仪式与戏剧表演为一体,分为七个步骤。

首先是请神,由掌坛师恭请关帝圣君和众陪神、戏坛宗师临坛受祭。表明主人家的愿请,酬神内容。请神受纳,祈求整个仪式的成功。

其次是关爷镇殿。记住关公神威震慑邪魔,避祸祛灾。
第三是庞氏夫人镇台。祈求崇奉庞氏夫人替主人家达成愿望,同时借庞氏夫人的故事宣传传统的儒家思想。
第四即位正戏。正戏的剧目视主人家的愿请缘由和戏班成员情况而定。
第五为送神勾愿。由掌坛师祈求神明勾销主人家许下的愿望,帮助主事家驱灾降福,并送各路神明回归来处。
第六是关爷扫殿。演绎关羽离去前替主人家祛祸纳吉,辞别众神和信众。
第七为投蛋。扫殿完成后,整个戏班即演出结束,辞别主人家。掌坛师等成员到主人家午后的十字路口,背向主人家,将神台上供奉的鸡蛋抛向高处摔破,以此检验整个仪式是否成功。

0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