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秧号子与薅草锣鼓

_MG_0352a

薅秧号子与薅草锣鼓

薅秧号子与薅草锣鼓的发声方式源于武陵山区山民的日常生活,高亢粗犷,宛转悠扬,在高山密林之中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它是山民对恶劣自然条件和艰苦生活的一种抗争,浸透着土家山民顽强的生命力和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演唱时一领众和,加上山谷回声,回环往复,层层迭起,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过去在当地还存在着“斗号子”的习俗,村与村之间的群众在收工后经常以斗号子为乐,号子成了山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薅秧号子与薅草锣鼓是武陵山区各族人民代代相承的生命之歌,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保存着武陵山区各族人民迁徙、融合、发展的历史信息,是当地群众的记忆宝库,涉及当地群众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素材的特殊价值。

熊正禄 

熊正禄

黝黑的皮肤流淌着汗水,健壮的手臂紧握锄头,高亢嘹亮的嗓音正在山谷回荡,这位年近60的“号子头”正是重庆酉阳薅秧号子传承人。作为领唱,他洪亮而清脆的颤音配合着低沉的和音,使整个过程跌宕起伏、婉转回肠、浑然天成。平静的深山沟瞬间被这热烈的气氛点燃、劳动的冲动和潜能在号子中激发、疲惫的身体也得到释放。作为当地公论唱的最好的“号子头”,熊正禄这位质朴的老农说道“我唱了一辈子的号子,现在除了希望孙儿考取大学之外,最大的心愿就希望薅秧号子能永久唱下去”。郑建忠

郑建忠

他是一位全身上下都散发着浓郁烟味的63岁土家族汉子,黝黑的皮肤、错落的牙齿、浓密的胡须更是增添了粗犷的侠客风范。青少年时期大集体劳动时代给了他劳动号子的浸染,他经常提起那个逝去的青春。低沉、浑厚是他嗓音的特点,这低调又奢华的色调正增添了薅秧号子的魅力。高大的身躯、健硕的臂膀记录了一位父亲奋斗的一生,当他指着壮年时期亲手盖起的土家族大木房子时,嘴角露出了迷人的微笑,但最让他自豪的还是两个成绩优秀的孙子。谈及愿望时,郑建忠说道:“我一生就两大乐趣,一是抽烟,一是喊号子,抽烟我不能传给孙子,但这薅秧号子得传下去”。_DSF3530

宁清成和宁清勇

宁氏兄弟作为薅草锣鼓的“号子头”领唱,他们一个敲鼓、一个敲锣,铿锵有力的锣鼓,尖声(假声)喊唱着各种不同的曲目,一领众和、接腔和帮腔,十分有趣热闹。薅草锣鼓歌一般由歌头、请神、扬歌、送神四个部分组成,基本上是伴随着每日的劳动顺序依次进行的。唱腔不仅优美动听,而且极富表演特色。锣鼓节奏有力,时有变化,映衬着歌声在山谷回荡。人多时场面热闹,气势壮观,极大地激发了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山间地头成了表演的舞台,歌声锣鼓抒发着劳动者的情志。薅草锣鼓歌构成了一幅劳动与娱乐同在,辛劳与幸福共存,阳刚与阴柔并济的动人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