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新通道

梭说侗锦全棉素系列

侗族织锦是侗族众多民间工艺品中的一朵奇葩,侗锦以其独特的编织工艺、富有民族特色的图案、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亮丽和谐的色彩、高雅凝重的品质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成为我国著名的织锦之一,侗族妇女以织锦为载体,展示着她们聪明的才智和精湛的编织技巧,承载和演绎着本民族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用木棉线染成五色织之,质粗有文彩,亦有花木禽兽各样,精者甲他那,冻之水不败,渍之油不污。

“梭说”致力于侗族织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无良自在,身静心简。一方织锦、一首侗曲、一壶烈酒、一碗醅鱼,搭载现代简约美学理念,结合温润的手工技艺逾越千山万水,将侗族人家的传承质朴与热情娓娓道来。

我们希望用我们的力量,传承中国传统民族生活之风雅,保护日渐沉寂的民间手工艺。融合古与今,赋予侗族织锦新的文化意义,尽显东方之美。

朴实的侗族村寨里,耳畔总能回响起清澈如水的侗歌,嗅觉总能捕捉到香味四溢的乡食,脑海里总能记住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素朴的侗乡人把平实的情感层层编织,创造出典雅精致的世界。

梭说侗锦全棉系列在原有的材质和工艺上,大有精进。其组织结构密度高而紧实,全系列设计配色沉稳大气,整体高端、优雅,又不失华贵。是围巾,亦可作披肩;偏传统,又古典时尚。全棉织物手感平滑柔软,光泽柔和质朴,吸湿透气,保暖性优良,最适宜秋冬使用。湖南通道传统侗锦,全手工织造,传承古法,恰合时宜,愿使其再生,而生生不息。

湖南文创

 

湖南文创

.素心

素心选用白色和灰色的颜色搭配,安静平和,给人以宁静致远的遐思,素朴中尽显优雅。鸟纹、马纹和踩歌堂纹运用自如,形象地刻画了策马奔腾的场景,生活气息浓郁,又饱含民族风情。动静结合的情感冲突,手挑流苏的平滑点缀,更显精致而灵动。

 _DSC5668

.井色

井色选用整体深灰色调的围巾搭配乳白色传统纹理,乳白色虽没有纯白色夺人眼球,却和深空灰和谐统一,整体圆润优雅、宁静祥和。大面积的铺陈传统纹样鸟纹,又以整齐划一的踩歌堂纹锁边,佩戴之后,纹样更显清新有趣。

素·井色_05 

.锦云

锦云选用的是灰色和桔色这两种强烈对比度颜色碰撞,灰色是大地的颜色,拥有沉稳的力量,桔色是天边的火烧云,温暖热情。侗族常见的鸟纹和踩歌堂纹的搭配,又以水波纹巧妙分隔,意趣盎然,既端庄时尚又活泼亲切。

 素·锦云_05

.单影

单影选用深灰和深咖的典雅搭配,稳重大方,复古经典,低调易搭,尽显商务质感。图案挑花选用鸟纹和踩歌堂纹,作为侗民族的传统图腾,寓意着温暖幸福和吉祥如意。摇摆灵动的手挑流苏,自然间成就温暖手作。

素·单影_05

梭说.侗寨景观剪纸系列

通道是以侗族聚居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有灿烂的侗族文化遗产和古雅淳朴的民情风俗。侗族人 民独具特色的建筑、织绣、服饰等,在祖国文化艺术的宝库中,璀璨夺目。建筑以鼓楼、福桥、寨门,吊脚楼最为出色,堪称侗族建筑“四宝”,有的已被列为国家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前往侗寨,身心仿佛来了一场诗意的栖息。青山绿水间满眼缤纷,农忙的身影偶尔闪现;吊脚木楼临水伫立,层叠成片;穿过美丽的风雨桥 ,来到恢弘的鼓楼前,跟着侗族人随着芦笙的音符听大歌跳耶舞。快乐地返璞归真,回到梦想中的美丽家园。

本系列作品汲取了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剪纸”的精髓,在制作前期根据“侗寨”实景,利用传统剪纸的工艺,用心裁剪出具有民族风味与纸感的侗寨景观。通过一系列处理打样,在制作后期结合现代激光切割技术,制作成栩栩如生,空灵韵味的剪纸作品。

新通道

裁剪之间,时光静好,放飞心情去领略通道的每一分精彩。

沉浸在美好家园,净化身心去寻找一片诗意的栖居。

鼓楼是侗族特有的建筑艺术,是侗家休闲和集会议事的场所,鼓楼高耸于侗寨之中,巍然挺立,气概雄伟。飞阁垂檐层层而上呈宝塔形,瓦檐上彩绘或雕塑着山水、花卉、龙凤、飞鸟和古装人物,云腾雾绕,五彩缤纷。其结构精巧,造型美观、典雅端庄,被文人誉为“秉凉亭之清幽,兼宝塔之奇伟”。

 新通道_06 新通道_08

普修桥

裁剪之间,时光静好,一梁一栋重现建筑精魄。

放慢灵魂去欣赏一座桥,去感悟侗乡的纯净与美好。

普修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毁于洪水,清嘉庆八年(1813)重修,1984年复修。桥廊两侧设置通长直棂窗,四柱三间排架。桥身为重檐长廊,分设三座桥亭,桥两端各设一座桥门。桥门为重檐歇山顶,屋脊和檐角泥塑龙、凤、鸡等动物。两边桥亭为三重檐,方形平面歇山顶式。中间桥亭有七重密檐,下三层为方形平面,上四层为八角攒尖葫芦顶,顶尖泥塑青鸟一只,能转动,迎风鸣响。桥亭檐角饰狮、凤、卷草等,起翘高挑,雕塑精致,曲线优美。

皇都普修桥_06 皇都普修桥_08 

横岭鼓楼

裁剪之间,时光静好,感叹那凌空俯视的巍然。

穿梭一段时光,会聚一切欢喜的乐章,展现最真挚的乡情美意。

横岭鼓楼在整齐的侗寨蜂拥之中,展示着豪气与巍然,显得雍容至尊,被称为侗族建筑的“三朝元老”。 主体鼓楼为双重檐歇山顶式,纯木结构,另外两个个头相当,均长着如意斗拱,两个门楼用的是侗族箭镞特有的如意计拱挑出,像金秋的麦穗压弯了腰,更像沉睡千年的老人微微地低头不语。一层的四面呈方形与第一个门楼和第二个门楼两檐相交,设有排水天沟,主楼二层伸出以瓜柱收敛,门楼用廊连接贯通,使两座门楼通过主楼连成一体。

横岭鼓楼_06 横岭鼓楼_08 

皇都门楼

裁剪之间,时光静好,安静地欣赏侗寨质朴的美。

剪纸刀味,恣意流转,尽情地享受生活本真的乐趣。

皇都侗寨是侗族文化和民俗风情保留最完整的古寨,处于通道百里侗文化长廊的中心。“侗寨第一门”是入寨的门户。寨门气势宏伟,尽用榫卯结构,令人叫绝。

 皇都门楼_06 皇都门楼_08

阳烂鼓楼

裁剪之间,时光静好,细细口味建筑的檐柱挑枋。

俯首闭寐,百转千回,感悟匠心不败于时光的魅力。

阳烂鼓楼始建于清朝乾隆52年,整座鼓楼坐落朝南,占地面积242平方米,纯木质建构,其由门楼,主楼,后楼和连廊四部分组成。门楼双阙的柱均用穿枋与主楼檐柱连接,组合成一个整体。屋檐采用如意斗拱出跳,使门楼屋顶构成歇山形。主楼系三重檐歇山顶式,四根中柱至第三层支撑主楼屋顶面;十二根檐柱至第二层承挡二檐挑枋,出跳翘角;第二层正立面左侧,用连廊连接后楼,前呼后应。

阳灿鼓楼_06 阳灿鼓楼_08

梭说侗锦亚麻系列

侗族织锦是侗族众多民间工艺品中的一朵奇葩,侗锦以其独特的编织工艺、富有民族特色的图案、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亮丽和谐的色彩、高雅凝重的品质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成为我国著名的织锦之一,侗族妇女以织锦为载体,展示着她们聪明的才智和精湛的编织技巧,承载和演绎着本民族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用木棉线染成五色织之,质粗有文彩,亦有花木禽兽各样,精者甲他那,冻之水不败,渍之油不污。

进入21世纪,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突飞猛进发展,有了进步的科技,丰富的商品物质,加上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人们传统的审美价值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民族传统与生活习俗受到了工业文明的冲击,侗锦这一传统工艺的传承同样受到影响。保护传统文化、保护侗锦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已刻不容缓。

梭说侗锦亚麻系列是一次将传统融入时代潮流的伟大尝试。采侗寨之灵气,融现代之美学,集匠人之诚心,成温暖之精品。

蓝·春晖_03

木·尘相_03

梭说侗锦亚麻系列以原木棕色和蓝色作为基础色,拼接多种色块,又采集传统侗族纹样重新排列组合,收敛彩锦之锋芒毕露,放大素锦之朴素大方,使之更符合现代美学理念。而亚麻材质近似人的皮肤,有保护肌体、调节温度的天然特性,透气性、吸湿性、清爽性俱佳,又具有生动的凹凸纹理,有一种微妙有趣的材质美感。心灵手巧的侗族妇女们于丝丝纺线之间回凌穿行,一经一纬,诉说现代简约的美学理念与传统侗锦手工艺的融合与传承。 

梭说侗锦亚麻系列1

.春晖

春晖采用柔软舒适的亚麻质感,让佩戴者感到轻盈温暖。浅棕和粉蓝的混色搭配,色调柔和清爽,干净利落。传统图纹挑花游蛇纹和八角花,寓意着长寿吉祥,繁衍昌盛。轻巧飘逸的流苏,是织娘一个个手工打结慢工细活做出来,可见其匠心之作。

.隐山

隐山采用天然亲肤的亚麻材质,轻薄的丝网面料,柔软舒适。从侗族妇女头帕中提取的传统图纹挑花游蛇纹和竹根花纹,赋予了吉祥美好的古老寓意。藏青、浅蓝、灰白的色块搭配,层次丰富,时尚经典。

梭说侗锦亚麻系列2

.踏歌行

踏歌行选择浅粉红和浅棕的色彩混搭,专为年轻活泼的现代人而设计,时尚现代,纯情淡雅。踩歌堂是侗族人用歌舞来祭祀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收的一种盛大纪念节庆,踩歌堂纹图案为一排手拉手的人物纹,它描绘了古代的祭祀或节日踩歌堂的场面,极具代表性;又有中国传统吉祥动物纹样老鹰纹,是传承于现代的创新纹样设计挑花。柔软舒适的亚麻质地,给予更健康自然的亲肤体验。

.尘相

尘相选用红和棕的暖色系配色,原木色的底色搭配,自然生动,如秋天般的温暖。侗族传统图案水波纹和杉纹的挑花结合,赋予了生生不息的古老传统寓意。灵动摇摆的手挑流苏,留下织娘最温暖的手作痕迹。

梭说侗锦亚麻系列3

Dong Shine侗昕

作品“Dong Shine”(侗昕),由Lucia Marengo和左亚婷、宁彤彤设计。作为为游客而设计的旅游产品,通过对侗家织布常用的绕线篓,进行竹编结构的再设计,通过手势控制音乐的播放与暂停,使之可以作为灯以及音乐播放器来使用。装饰采用侗锦织带,及从中提取的图案,以简笔画的形式,讲述当地故事。 屏幕快照 2016-08-24 上午11.28.33 屏幕快照 2016-08-24 上午11.28.20 图片2 图片4  图片11

“Dong Shine” is designed by Lucia Marengo, Tongtong Ning and Yating Zuo. They use the bamboo basket for making the Dong brocade, redesigned the bamboo structure, embedded the gesture control on music playing and pausing, to make it a music box as well as a lamp.

Doye Boxes多耶盒

“Doye Boxes”(多耶盒),由来自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Alessia Milo和沈艺女士设计。Doye(多耶)是一种侗族传统多人舞蹈,也是侗锦中象征团结和谐的纹饰图案。在这款设计中,多耶图案通过侗族刺绣和剪纸呈现,通过盒子翻转与盒子之间拼合、不同接触面的碰撞,可以听到多首侗乐和多耶现场声效,以及光影变化。 无标题 无标题2 图片7 图片8 图片9

“Doye Boxes” is designed by Alessia Milo and Ms. Yi Shen. Doye is a traditional group dancing of Dong people, as well as a pattern indicating harmony in Dong brocade. In this design, Doye pattern is presented as Dong embroidery and paper-cutting. By rolling over the Doye box, or combining different boxes, different sound effect and color would be presented.

 

KeepMake回响

作品“KeepMake”(回响),由来自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Nick Bryan-Kinns教授、Jennifer Sheridan教授设计。采用原生竹子作为主料,辅以侗锦装饰。通过将本土传统材料与新型传感器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竹子的开口可以听见坪坦河乡间淙淙的流水声和水车的咿呀转动之声,也可以窥探孔内侗锦图案光影变化。

图片8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吉祥花

吉祥花是侗族人民悬挂在鼓楼楼顶的装饰物,也有新屋落成的人家会挂上吉祥花,寓意吉祥如意。侗族阿婆们闲时就一起聚在老姐妹家里,合作进行吉祥花的制作,绕线颜色都是阿婆们按照自己的感觉和喜好选的,因此各不相同,别具风味。

图片13

 

图片3 图片2

在2016年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夏令营中,吴永萌和许祥小组利用当地悬挂房梁上的“吉祥花”设计了一款可交互的音乐盒。他们与当地手艺人交流了对“吉祥花”配色的看法,以及对“吉祥花”的历史、传承和更换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屏幕快照 2016-08-24 上午11.26.35 0723by吴永萌 (3) 图片14 555

 

该设计灵感来源于侗族建筑屋内经常悬挂的香包“吉祥花”,设计保留了原有形态,但与当地老人们一起创新了绒线配色及图案。使用者通过转动音乐盒的旋钮,或转动其不同的面,可以听到老人们讲述关于香包的故事和他们口述的当地记忆、传承的侗歌,还可以自由调节音乐的音高与变化。

0724by吴永萌

侗乡色彩-Day9

23日,是工作营的项目的倒数第二天,每个小组都在最后完善设计原型。

早晨三个小组分别基于昨天的产品测试结果,进行了讨论。通过对游客,店主,景区管理人员的采访,分别得到不同的建议。例如花纹图案的选择,产品形状特征的提取以及交互功能的选择,音量的大小。

IMG_20160723_102227_HDR

下午我们根据这些建议分别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了改进。吉祥花音乐盒小组选择了侗族传统颜色的毛线,进行音乐盒的装扮,尝试各种不同的颜色搭配,使传统的鲜艳配色更适合于普通购买者。

IMG_20160723_110042_HDR

竹灯音乐盒小组尝试使图案旋转成为可能,以及灯的大小及灯光调试,使之具有更为合适的大小,并根据游客的反馈,制作可移动灯光音乐盒。

灯影音乐盒小组致力于表面装饰表现,设计新的刺绣或木刻图案,继续音乐的录制。

0723by吴永萌 (2) Today it was an intense day of work at the SummerCamp. The groups continue working on the design prototypes for the Dong Music Boxes, testing the functioning and updating the projects with new features.

0723by吴永萌 (3)

Yesterday the teams presented the music boxes to local inhabitants to evaluate their design preferences and how they interacted with them. Today the teams worked on refining the designs and their functions according to people’s suggestions.

 One group worked on the interaction of the second Lucky Box and wrapped both of them with the colorful yarns bought in Tongdao market [picture]. Another group worked on adjusting the size of the Lantern, different kind of lighting to make it more portable, and the appearance of the graphic local pattern [picture]. The other team worked on the decoration of the cover of the Shadow Box and refined the lights patterns for the music recorded.

“吉祥花”绽放-Day8

 2016年的“新通道-侗心乐坊”工作坊进行到第八天,各小组的设计接近尾声。大家开始整理资料、完善细节、发掘设计背后的人文故事。屏幕快照 2016-08-24 上午11.26.35

       吴永萌和许祥小组利用当地悬挂房梁上的“吉祥花”设计的音乐盒进入最后的纹理以及配色设计,并且今日再次上门拜访了平日村的“吉祥花”手艺人,学习缠线方法,和手艺人交流了对“吉祥花”配色的看法,以及对“吉祥花”的历史、传承和更换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同时根据通过与手艺人的交流,又萌生了新的交互设计想法,在晚上对新的交互设计进行了初步测试和音乐的剪辑制作。

0723by吴永萌 (1)

 

0723by吴永萌 (5)

       Lucia、宁彤彤和左亚婷三位同学今天总结了昨天在当地测试自己的设计后,发现我们的产品是面对游客的,在下午她们带着自己的设计好的音乐盒、昨天买回来的侗族编带以及整理好的问题,到相对游客较多的皇都村进行用户测试,晚上对用户建议和自己发现进行整理。

IMG_20160722_174313_HDR

Alessia和沈艺小组,对自己设计的音乐盒再次进行交互测试,最终选定了音乐,并且整理了一些列对音乐盒外观、纹样、交互设计等一系列不同的问题,准备明天走访当地村民,行进自己小组设计的用户测试已经收集建议。

同学们在炎热的夏日紧张的工作着,争取为29日将在长沙岳麓书院举行的展示实现最好的设计。lucky flower by Alessia0717 (2) 

Music box workshop is coming to the end, students are busy working on the prototypes, some teams started evaluation with local villagers and tourists.

Vic and Meng collected the materials and started the final design with villagers in Pingri Village. They recorded the interview and decided to use the stories of Lucky Box as sound elements.

Lucia, Tina and Chris visited Huangdu with their design and did some interview and test with tourist in order to get more feedback on the graphic design and interaction design.

Alessia settled down the music and started to make the music box more robust.

The final presentation will be at Yuelu Academy on 29th, students are working hard to present their best work for it.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Day7

   2016年的“新通道-侗心乐坊”工作坊进行到第七天,已经接近尾声,同学们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音乐盒后期的制作,并开始进行原型的用户测试,收集用户对自己的设计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图片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上午九点半,小组一同出发去通道县城寻找所需要的材料,从城中市场一直细细搜寻到了城东市场。市井之中热闹非凡,各色商品琳琅满目,店家老板们都热情的为我们指路,带我们去寻找需要的侗锦、吉祥花等传统素材。在专门制作侗族特色服装、银饰的店里,所有人都被那细致精美的侗锦织品吸引了,难以移开脚步。黄昏时分,大家带着各自仔细挑选的素材回到了基地。

图片2

入夜,横岭乡的上空繁星闪烁,各个小组带着新的收获开始了工作。第一组带着改良的可交互音乐竹灯到达平时村民们一起休闲跳舞的广场,进行第一次产品测试。大家都热情的围着竹灯讨论研究,在产品造型和声音效果上给小组提供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其他小组继续投入的调整产品造型以及改善代码,以期获得更好的交互体验和视觉效果。

 图片3

Today the teams started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camp: in the next three days the projects will be improved thanks to the feedback received during the last presentation, refined in the physical design, made more robust and more importantly, tested with local people to collect feedback and advice from real users.